秦皇岛市抚宁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

2015-11-25 08:00:00 来源:抚宁区政府门户网站 作者:政府办公室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秦皇岛市抚宁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各管理区管委,南戴河旅游度假区管委,区政府各部门,区直各有关单位:

现将《秦皇岛市抚宁区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请按照各自职责,认真组织实施。

秦皇岛市抚宁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51031

秦皇岛市抚宁区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实施意见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3号)、省政府和中国气象局《关于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保障河北绿色崛起的意见》(冀政〔2014116号)和《秦皇岛市抚宁区人民政府、秦皇岛市气象局共同推进气象为抚宁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合作协议》的有关要求,加快推进我区气象现代化建设进程,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为目标,坚持公共气象的发展方向,把提高气象服务水平放在首位,以增强现代气象业务能力为核心,全面提高气象监测预报预警、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和开发利用气候资源能力,为抚宁的绿色崛起提供一流的气象服务。

(二)发展目标2017年,初步形成职能科学、结构优化、保障有力、运转高效的新型气象事业结构;建立政府主导的气象防灾减灾、公共气象服务体制和机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形成布局合理、流程科学、功能先进的现代气象业务体系;完善气象人才队伍,强化气象科技创新能力,气象业务与服务能力全面提升,气象服务市场主体不断壮大,气象综合实力和科技水平总体达到较高水平。气象服务的“四个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气象服务社会满意度稳步提高,气象事业发展基本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二、推进基本公共气象服务现代化

(一)发展安全气象,提升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充分发挥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的作用,成立气象灾害防御中心,落实地方编制人员,实现规范化、业务化运行;推进标准化气象灾害防御乡镇和气象防灾减灾示范社区建设;建设覆盖城乡和重点企事业单位的气象协理员和信息员队伍,建立全社会参与的气象灾害防御机制,健全基层气象服务组织、人员培训和队伍稳定机制;加强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建设,完善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成员联席会议、信息共享和应急联动机制;将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纳入城乡基层综合服务管理等平台建设内容,完善气象灾害防御、预警信息发布、人工影响天气等业务工作平台;开展气象灾害防御基础信息普查、风险区划,建立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系统,开展气象灾害风险预警服务。

(二)发展民生气象,提高气象服务民生能力。强化公共气象服务政策保障,将公共气象服务纳入地方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气象信息发布能力,推进气象预警信息全覆盖。完善广播、电视、网络、电话、短信、微信、手机客户端等气象信息服务模式,构筑信息传播的“绿色通道”。丰富公众气象服务产品,坚持“需求牵引、服务引领、以人为本”的宗旨,提高气象服务产品制作能力,实现公众气象服务产品的多样化、精细化和规范化,体现对公众日常生活的指导性。开发面向公众、针对性强的专业气象服务产品。健全气象科普长效机制,广泛开展气象科普宣传,增强公众低碳生活、绿色发展意识和气象灾害应急防范意识,提高全社会气象灾害自救和互救能力。

(三)发展经济气象,提高气象保障经济发展能力。围绕需求开展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监测、灾害评估与风险管理,大力提升面向新型农业经济主体的直通式服务能力,为现代农业及农业特色产业化发展提供精细化气象服务。建立旅游气象服务系统,开展旅游气候资源普查,加强旅游景区气象服务能力建设。充分利用各种气象资料,全力做好森林火险气象等级预报预警、监测及火灾救援现场的气象服务。

(四)发展生态气象,提升气象服务生态建设能力。强化大气污染防治气象服务,建立气象、环保部门的监测数据实时共享机制,联合开展雾霾天气成因分析研究和极端气象条件下大气污染预警工作,及时发布监测、预报、预警信息,提高雾霾天气应对能力。加强标准化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点建设,提高科学作业能力。开发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平台,实现作业指挥、信息处理以及效果评估。

三、推进气象基础业务现代化

(一)加快现代气象观测系统建设,完善综合气象观测体系。积极推进我区地面气象综合观测系统升级改造,在国家级气象观测站安装新型自动站设备,在天气预报关键区、观测站点稀疏区域加密布设多要素自动观测站,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备、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综合地面气象观测站网。努力提高地面气象观测的自动化程度、时空分辨率和信息可用性,逐步实现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在全区重点景区、人员密集区、易燃易爆场所和危化企业开展降水、风、温度、湿度等要素观测。

(二)加快预报预测业务系统建设,完善气象预报预警体系。加强数值预报产品的解释应用,掌握各种数值预报产品的性能,制作客观化预报产品。加强精细化气象要素预报支撑能力,改进乡镇要素预报模型,建立一体化乡镇精细化预报产品交互订正业务。提高强对流天气预报预警业务水平,完善短临预警系统,加强集约化预报业务流程和平台建设,加强预报服务的支撑能力,满足预报服务需求。

四、推进气象支撑保障体系现代化

(一)强化气象科技创新,提高气象核心技术研发能力。充实完善气象科技创新团队,加强短时临近预报、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与风险评估、气象精细化预报、特色农业服务等天气气候及应用领域关键技术的研究;引进、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的气象科技成果,结合我区实际进行本地化开发和应用;健全气象科技项目和科研成果管理机制,促进气象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加强与农牧、环保、水利、国土、规划等部门在气象应用领域的合作,充分发挥气象科技的应用效益,提高气象科技创新贡献率。

(二)构建新型气象人才队伍,提高气象现代化人才支撑能力。着力加大气象教育培训工作力度,定期参加省市气象局开展的重要业务岗位职业技能竞赛、岗位练兵和技术创新评比活动,促进业务一线高技能人才成长。将基层气象协理员和信息员纳入各级综合应急救援队伍体系,不断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激励等机制,推进人才工作机制创新。

(三)完善气象执法体系,强化社会管理职能。强化气象依法行政,健全依法行政体制机制,明确责任,狠抓落实加大气象法制宣传力度。强化政务服务窗口建设,完善行政审批流程,气象行政审批工作做到透明、高效、便民,提高服务满意度。健全执法机构、加大执法力度,建立气象违法“黑名单”制度,借助社会力量监督气象违法行为,严格依法落实社会管理职责。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以落实区政府和市气象局合作联席会议机制为重点,加大合作项目落实力度,建立健全联席会议制度、联络员制度、信息互通制度和评估制度,形成多方合作的长效机制,加快落实政策、项目和资金,共同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

(二)落实财政保障机制完善气象部门和地方政府双重计划财务体制,建立稳定的公共财政保障机制。把增强气象能力建设和队伍建设所需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保障重点项目建设资金,确保气象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三)积极推进气象改革。以强化公共气象服务和气象社会管理职能为主线,稳步推进气象服务体制、业务科技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政事分开,加快职能转变,调整业务布局,加快形成职能科学、结构优化、保障有力、运转高效的气象事业新结构,促使公共气象服务能力显著提高,气象社会管理职能更加强化,气象防灾减灾效益更加明显,气象事业发展保障机制更加完善。

(四)加强依法行政。认真贯彻执行气象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明确事权和支出责任,规范发展气象科技服务,推进气象服务社会化。依法加强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预警信息传播、人工影响天气、雷电防护等工作,推进气象服务专业化、集约化发展,壮大服务实力,确保气象现代化建设工作有序推进。

附件:1.秦皇岛市抚宁区公共气象服务清单

2.秦皇岛市抚宁区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重点工程

3.秦皇岛市抚宁区基本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行动计划

附件1

秦皇岛市抚宁区公共气象服务清单

分类

项目

主要内容

灾害防御与

决策气象服务

气候服务

年、季、月气候预测服务;年、季、月气候影响评价服务等。

灾害预警服务

气象灾害预警制作、发布与传播;气象灾害监测、风险普查、风险区划及风险评估等。

决策气象服务

为政府及相关部门提供高影响天气、重大气象灾害等预报预警及科学决策建议等服务。

防御队伍培训

城乡、社区气象信息员、气象志愿者、气象应急管理人员培训。

应急保障能力

对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开展的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认证服务,气象灾害应急演练等。

民生气象服务

实况信息服务

国家级气象观测站以及区域灾害监测站等气象实况监测信息等。

天气预报服务

公众天气预报、预警的制作、发布和传播。

气象科学普及

专项气象科普活动、气象科普讲座等。

经济与

生态环境气象服务

专项气象服务

对重大社会活动和重要公共基础设施工程项目开展的监测、预测、评估等气象服务;针对保险理赔、法律诉讼等提供的气象事件证明及雷电灾害鉴定等服务。

农业气象服务

农业气象年、季、月、旬服务产品;农用天气预报服务;主要作物生育期气象条件分析等服务。

专业气象服务

交通、水文、旅游、草原森林防火、地质灾害等领域气象服务。

人工影响天气

围绕农业抗旱、防雹减灾、缓解水资源短缺等需求,组织实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对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人员进行培训。

气候资源服务

气候资源的普查、区划、监测、评估等服务。

气候可行性论证

组织城乡规划、重点公共工程及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气候可行性论证和气象灾害风险评估。

气象行政服务

气象行政许可服务

气象行政监督服务

附件2

秦皇岛市抚宁区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重点工程

一、气象灾害防御工程建设

抚宁区气象灾害发生强度大、频率高,对粮食生产、水资源、生态环境和公共安全等构成了严重影响。目前,我区气象灾害防御水平和能力与实际需求之间的差距还很大。在防御“8.3”特大暴雨等重大自然灾害时,已暴露出气象灾害应急防范能力不强、气象灾害观测资料不能满足业务需求、预警信息传播能力不高等问题。本工程旨在改善现有不足状况,积极建立气象灾害防御体系,从防御入手,最大限度化解气象灾害风险,提高全区气象防灾减灾水平。

建设内容和规模

(一)建设气象灾害立体观测站网。建成布局合理,地基和空基观测综合集成、功能完善、运行稳定、质量可靠、适应预报服务需求的立体气象观测系统。山洪重点防治区站间距小于5公里,一般防治区小于10公里;国家气象观测站实现云、天气现象等项目观测自动化;提高大气垂直精确探测能力。在山洪项目建设的基础上,在气象灾害易发区(尾矿库区、城市渍涝区、海洋气象灾害多发区)建设气象灾害监测设备,加强与海洋、水利、林业等部门沟通,实现社会资源共享,切实提高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能力。

(二)增强气象装备保障能力。

(三)建设基础数据库和风险评估系统。开展主要气象灾害的风险普查,建立气象灾害防御基础信息数据库。

(四)健全气象灾害防御组织体系。积极开展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办公室和气象灾害防御中心建设,争取地方机构,落实地方编制,实现两个机构的实体化运行;气象信息服务站实现全区乡镇、街道全覆盖;气象信息员延伸到村、社区及气象灾害防御重点企事业单位。

(五)健全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机制。完善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成员联席会议、信息共享和应急联动等工作制度;健全基层气象服务组织的人员培训和队伍稳定机制;完善和修订区、乡镇政府以及重点企事业单位的气象灾害防御专项预案。充分利用政府应急管理等公共资源,建立健全社会参与的气象灾害防御机制。

(六)增强气象灾害风险管理能力。开展气象灾害普查,编制主要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开展气象灾害防御应急准备认证。建立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系统,开展气象灾害风险预警服务。

(七)提高气象灾害指挥和预警信息发布能力。推进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本地化对接,实现行政村气象预警全覆盖;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以及网站、微博、微信、手机短信、手机客户端等新媒体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

二、气象服务大气污染防治工程

充分利用气象优势,发挥气象部门的职能作用,加强大气污染防治,有效防范扬尘污染,确保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气候变化对大气环境产生极大影响,由极端事件引发的气象灾害及其次生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和影响不断加大,气象部门将进一步完善专业性的气象观测网,建立健全大气环境气象监测评估和评价系统,提高极端气候事件监测水平和短期气候预测准确率。

建设规模及内容

(一)完善气象观测站网。依托气象监测网适当增加监测站点和特种设备,在有代表性的生态类型区建设生态气象地面观测网;建设由风廓线探空站、微波辐射计、气溶胶浓度监测设备和反应性气体观测设备构成的边界层气象观测网;依托省局卫星遥感监测和综合地面卫星接收站构成的综合遥感观测系统

(二)建立环境气象预报预警业务系统。完善精细化的延伸期预报和短期气候预测业务系统,建设环境气象预报业务系统和空气重污染气象预报预警系统,建立城市气候承载力评估技术标准和业务体系。

(三)建立大气环境气象服务系统。加强与环境保护部门合作,建立气象、环保部门的监测数据实时共享机制,联合开展雾霾天气成因分析、研究和极端气象条件下大气污染预警工作,完善空气质量预报系统,联合发布监测、预报、预警信息,提高雾霾天气应对能力。

(四)建立生态气象服务系统。制定森林、湿地等重点生态区气象服务规范,建立气象灾害对生态影响预警指标体系和生态气象服务系统。建立水文气象服务业务系统,提高大中型水库雨洪资源调度气象服务能力。接收处理极轨卫星产品,提供植被覆盖、积雪面积、水域面积等生态监测服务。

(五)完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体系。加强标准化作业点建设,提高科学作业能力。开发人影作业指挥平台,实现作业指挥、信息处理以及效果评估。

三、基层台站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加大气象台站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按照气象业务发展需求,适当超前考虑现代化建设功能布局,完成气象灾害防御中心建设,建设符合现代化需求的基础设施和满足业务需求的装备设施。切实加强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加快台站迁址建设,彻底解决气象探测环境保护与城市发展相制约的矛盾,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气象信息服务。


 

附件3

秦皇岛市抚宁区基本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行动计划(2015-2017年)

项目类别

项目名称

实施地点

实施内容

完成期限

自动气象观测站普及工程

升级区域自动站

全区

根据全省自动气象站网布点规划,完成2个区域自动站升级

2017

自动站更新维护

全区

完成区域自动气象站设备更新维护

2017

能见度观测仪

气象局

建设1套能见度观测仪

2015

气象为农服务示范基地

土壤水分墒情监测点

气象为农服务示范基地

建立1个土壤水分墒情监测点

2016

农业气象实用技术示范基地

建立1个以研究和技术推广为目的的农业气象实用技术示范基地

2017

人工影响天气作业

标准化作业点

全区

根据人工影响天气需要改建全部作业点

2017

气象预报、警报信息发布接收系统

电子显示屏预警系统

气象局

各乡镇、街道

在气象局建设一套电子显示屏预报预警发布系统,在各乡镇(街道)分别设立一块电子显示屏

2015

预警短信平台

气象局

完善气象信息员队伍、“直通式服务”农业大户信息库和手机短信发布平台

2015

气象网站升级改造

气象局

对区气象局局域网、广域网进行升级改造

2016

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

气象灾害防御中心建设

气象局

完成气象灾害防御中心建设

2017

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乡镇建设

部分乡镇、街道

完成3个标准化乡镇(街道)气象灾害防御乡镇建设

2017

气象灾害防御示范社区(村)建设

部分社区、村

完成1个社区(村)气象防灾减灾示范社区(村)建设

2017

气象灾害应急准备工作认证

部分乡镇、街道

完成10个乡镇(街道)气象灾害应急准备工作认证

2017

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培训

乡村干部防御气象灾害知识培训

全区

完成全区村干部防御气象灾害知识培训工作

2016

农业大户气象知识应用能力培训

全区

完成100名以上农业大户气象知识应用能力培训工作

2016

科普小图书(册)赠送

全区

印制发放1万本实用气象科普小图书(册)

2015

科普墙

全区

建设农村科普墙3

2016

防灾减灾服务手册

全区

印制发放2000本气象知识手册

2017

气象服务白皮书

全区

每年更新发布基本公共气象服务白皮书

2017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