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白银市景泰县历史沿革

2019-08-12 17:14:36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九久 字号:T|T

  中国小康网 景泰县境内的张家台、营盘台、席滩、喜集水等地古遗址中出土的陶器、陶片、石器、骨珠、细石器及装饰品等文物,属于新石器时代半山类型的文化遗存。由此可知早在4500年前,景泰先民就辛勤劳动,繁衍生息在这片土地上。

  夏、商、西周(前771年)以前,景泰县地为西戎居地。春秋战国至秦属月氏秦末汉初,匈奴破月氏,属匈奴休屠王之地。

  西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汉击破匈奴右地,景泰县地归汉朝疆域。元鼎六年(前111年),境内置媪围县,属武威郡,郡治在今县城(一条山镇)东35华里处的吊(窎)沟古城。东汉末、三国(魏)时期,媪围县仍属武威郡。

  西晋(265~316年)至东晋(前凉)(317~376年),景泰县境属武威郡;东晋(西秦)(385~431年),属金城郡(兰州);南北朝时期:北魏(431~518年),属高平镇(宁夏固原);后因高坪镇改名原州,故属原州(宁夏固原);西魏(535~556年)置会州至北周(557~581年),景泰县境属会州(靖远)。

  隋朝,景泰县境属武威郡。

  唐初,景泰县境属会州。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属于吐蕃。唐宣宗大中三年(849年),复为唐所有,仍属会州(靖远),期间属于吐蕃86年。

  五代至北宋初,由于吐蕃遗民与汉民杂居,景泰县地未能形成明确的政权管辖。

  宋元宝元年,西夏景宗天授礼法延祚元年(1038年)为西夏占领,景泰县地属西夏。宋宝庆二年、金正大三年、西夏宝义元年,蒙古汗国成吉思汗二十一年(1266年),蒙古族首领成吉思汗率领大军由北路攻入西夏境,景泰县地遂蒙古族所辖。

  元朝统一全国后,景泰县地属甘肃行省永昌路。

  1949年9月1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景泰,宣告景泰解放。9月14日成立了景泰县临时人民政府。9月21日正式成立了景泰县人民政府。治所芦阳,属武威专区。

  1956年1月,国务院批准将景泰县划归定西专区管辖。

  1961年11月15日,国务院决定,恢复景泰县建制,治所芦阳,为白银市辖县。

  1978年5月,甘肃省革命委员会将景泰县治所芦阳迁至一条山(现一条山镇)。

  明初属临洮府兰州所辖。景泰年间以后,百余年来为鞑靼松山部落宾兔牧地。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抚臣田乐克复,乃割大、小芦塘、五佛寺、锁罕堡、一条山等处属固原州的靖虏卫、红水、永泰、三眼井、宽沟、镇虏(正路)等处属临洮兰州。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春三月至六月,修筑长城,分属兰州卫移军驻守。明朝对景泰的苦心经营,原因在于“其地介戎夏”,为要扼咽喉,东轭芦靖,西达庄凉,南接皋兰,北控沙碛,具有“陇右雄镇之一”的战略地位。

  清朝,芦塘等地属兰州府靖虏卫,红水等地属兰州府皋兰县。乾隆四年(1739年),于皋兰县属地宽沟添设县丞一员,管理地方事务,治所宽沟,领宽沟、永泰、红水、正路4堡。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甘肃巡抚吴达善提请批准将宽沟县丞驻地移至红水,史称红水分县。自道光元年(1821年)以后,又驻宽沟,景泰地由皋兰县红水分县与靖远县管辖,属甘肃省兰州府。咸丰三年(1853年),县丞冒蕖建宽沟城。

  民国二年(1913年),红水分县改升为红水县,景泰地由红水县和靖远县管辖,属甘肃省兰山道,红水县治所宽沟。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将靖远县北区(黄河以西)的大、小芦塘、五佛寺、一条山、锁罕堡、老龙湾、胡麻水等地与原红水县地合并成立景泰县,治所在今芦阳镇。

  1955年10月10日,国务院批准将武威专区并入张掖专区,景泰县划归张掖专区。

  1958年4月4日,国务院决定,景泰县撤销,并入皋兰县。同年12月20日,国务院决定撤销皋兰县,原景泰县所辖7个公社划归甘肃省白银市。

  1963年10月,白银市撤销,景泰县划归武威专区管辖。

  1985年5月14日经国务院批准,恢复白银市,景泰县仍归白银市管辖。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