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盯“三类人” 靠实“四不摘” 挂牌“督责任” 榆中县挂牌督战确保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工作

2020-03-16 16:25:21 来源:兰州市榆中县政府网站 作者:榆中发布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当前,榆中县仍有1015户3056人未摘掉贫困“帽子”,脱贫攻坚任务繁重、形势逼人。为确保小康路上“一个都不掉队”,榆中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开展脱贫攻坚挂牌督战工作部署,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紧盯剩余未脱贫人口、脱贫监测户、边缘户和重点环节,持续落实“四不摘”政策,落实挂牌督战责任,补齐短板,全面完成剩余贫困人口脱贫目标。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防止已脱贫人口返贫。落实帮扶措施,消除边缘户致贫风险。做到不落一户、不落一人、不落一项,实现高质量脱贫,确保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

挂牌督战排查全覆盖 到村到户到人

为提高挂牌督战的针对性,榆中县制定出台了《榆中县2020年脱贫攻坚挂牌督战工作方案》《榆中县2020年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和防止返(致)贫工作方案》,由52名县级领导带头,对全县1015户3056人建档立卡未脱贫户、137户507人已脱贫户中脱贫不稳定的监测户、260户905人非建档立卡户中存在致贫风险的边缘户实行挂牌督战。

进村入户 摸清底数

通过排查“全覆盖”,做到底数清零。对各乡镇“三落实、三精准、三保障”落实情况,所有建档立卡户特别是剩余未脱贫户、脱贫监测户的脱贫政策、帮扶措施、帮扶责任和动态监测落实情及边缘户的致贫风险进行全覆盖排查,做到不落一户不落一人,全面掌握影响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和边缘人口致贫的短板,弄清底数,做到底数清零。

通过种好“责任田”,做到任务清零。聚焦“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标准,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明确各级领导责任,“谁家的孩子谁抱走”,逐村逐户、逐人逐项落实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村组道路建设、易地搬迁及兜底保障等相关措施,确保6月底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饮水安全全面达标,做到脱贫任务全部清零。

通过问题“大清仓”,做到整改清零。各乡镇、各部门对中央专项巡视、扶贫成效考核、国务院“大排查”、民主监督、审计暗访等发现的各类问题整改落实情况进行全面排查,确保反馈的各类问题全部整改到位,做到清仓归零。

房前屋后环境卫生大扫除

通过环境“大扫除”,做到面貌清零。分区域、分层次、分标准开展全域垃圾大整治,重点对兴隆山保护区域、宛川河流域区域、县城和和平区域、南北两山区域、村庄巷道和房前屋后区域以及国道省道县道等公路重点区域的环境卫生开展大扫除,全面消除面貌贫困,做到面貌清零。

深化产业革命让脱贫攻坚有大支撑

连日来,在榆中县上花岔乡黑虎子村和百禄村随处可见当地群众运输农膜、分拣籽种、松土翻地、挖药材的身影,到处一派热火朝天的农忙景象。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上花岔乡科学制定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通过宣传发动、技术指导,依托龙头企业引导农户扩大中药材、百合等特色产业种植面积,进一步发展特色农业,打造地域品牌,为全乡产业发展和脱贫攻坚奠定了坚实基础。

而与上花岔乡同处榆中北山的园子岔乡,从2015年开始就通过大力实施 “产业扶贫” 项目,全乡共计实现 742 户 3071 名贫困群众顺利脱贫。5 年时间内,全乡贫困发生率从 42.8% 降到了 2.3%。越来越多的群众通过种植百合实现了脱贫致富。

强化产业支撑,是确保贫困群众持续增收脱贫的重要保障。在扶贫攻坚的道路上,榆中县始终坚持服务基层、惠及农民,谋划思路,做好农业建设项目帮扶,带动帮扶村农业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通过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农业特色致富产业,在发展适合本村特色产业的同时,增加农民收入,改善贫困面貌。

针对这次挂牌督战榆中县紧盯有产业发展意愿和需求的1152户3563人低收入群体,落实产业到户资金1055万元。按照2018年以来“人均5000元、户均2万元、最高不超过3万元”的标准,扶持贫困户发展种养业增收,对无产业发展能力的300户扶持到户资金用于入股配股分红增收。对存在致贫风险的边缘户,根据实际情况,因户施策,及时提供针对性帮扶,解决边缘户的实际困难,防止边缘户致贫。落实农业保险签单保费4820万元,承保农户2.35万户,及时发放保单、兑付理赔,确保贫困户不因自然灾害、市场波动减收。对种植双垄沟玉米、马铃薯及蔬菜所需的地膜整合市县财政扶贫资金予以补助。

精准补齐短板让群众获得感大提升

在近期下发的《榆中县2020年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和防止返(致)贫工作方案》中,榆中县明确把就业、教育、基本医疗、安全住房、饮水安全突出问题解决情况作为重点督战内容,以此全面查缺补漏、精准补齐短板。榆中县要求,对全县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短板进行全面筛查,进一步精准查缺补漏,确保每个村、每一户、每一个群众都按标准保障到位,增强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就业扶贫方面。紧盯有培训意愿和务工需求的460人,开展贫困劳动力电工、电焊、中式烹调师和装挖机等职业技能培训120人(次),积极对接省内外用工企业和岗位,组织引导382人外出务工就业。年内新建扶贫车间10个,吸纳100名以上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组织培训“一户一个科技明白人”30人,提升贫困户田间管理和种植养殖技术水平。开展贫困妇女手工编织、家政服务、美容美发等培训20人,促进贫困妇女居家就业。依托“雨露计划”项目,扶持125名贫困家庭“两后生”接受中高职教育,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对817名生态护林员建立健全信息化监管平台,实现生态护林员项目管理制度化、规范化。

教育扶贫方面。紧盯350户458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做好“控辍保学”工作,全面排摸义务教育入学底数,确保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100%。全面落实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和营养餐改善等政策,并对“四类家庭”困难非寄宿学生按照寄宿生50%的标准补助生活费。紧盯273名贫困残疾人儿童,按照“一人一案”的要求,通过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特殊教育学校就读、送教上门等多种形式,逐一安置适龄残疾儿童入学。

健康扶贫方面。紧盯891户2909人大病患者、慢性病患者、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和伤、残、病等特殊困难人群及边缘人群基本医疗和健康管理工作。安排天津帮扶资金130万元,新建村卫生所10个,改善就医条件。加强政策宣传、健康体检、健康评估、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护理、就医指导等健康服务,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制度全覆盖,切实做好村卫生室即时结算结报。

住房安全方面。紧盯建设年代较久的老旧土住房、地质灾害易发隐患区域住房60户205人,做好住房安全状况动态监测,委托专业鉴定机构对住房安全状况开展定期或不定期巡查,及时排摸新增危房,通过实施危房改造项目或其他有效措施,6月底前全面销号解决,有效解决新增危房户的住房安全问题。

安全饮水方面。紧盯供水不稳定的238户800人,加快对水源不稳定、冬季冻管、调蓄能力不足等供水短板的改造升级。改造水源3处,新建调蓄水池30座,敷设各类管道48720m,入户工程780户,提升北山片区、甘草店等13个乡镇31个行政村7001户26872人的饮水稳定程度,全面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加强县级水质检测中心建设,确保水质达标。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