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中县金鸡产业将成为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源头活水

2020-04-03 17:43:57 来源:兰州市榆中县政府网站 作者:榆中发布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北京德青源金鸡产业扶贫项目是国家扶贫办、省委省政府大力推广的产业扶贫项目。3月11日,榆中县金鸡产业扶贫项目产出首枚“扶贫金鸡蛋”。该项目是2017年12月全省扶贫攻坚大会上省长唐仁健提出,北京德青源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有在甘投资意向,榆中县抢抓机遇,积极争取北京德青源公司在榆中县小康营乡实施金鸡产业扶贫项目。项目于2018年5月16日正式签约,总投资1.9亿元,2019年11月15日建成并投产运营,首批共投放鸡苗21.3万只。目前,首批蛋鸡已全部开始产蛋。日产蛋在5万枚左右。

日前,在位于小康营乡的北京德青源榆中县金鸡产业园,一排排红顶白墙的现代化养殖大棚整齐排列,经过一场春雨的洗刷后,显得格外清新别致。经过几道严格的消毒程序,记者走进蛋鸡区现代化鸡舍。柔和的灯光下,先进的层叠式自动化笼养设备整齐排列,大群的鸡正在欢快的进食…… 

 “鸡舍内的上料、饮水、通风、捡蛋、清粪等环节,全部采用自动化设备进行管理,养殖区自动化程度很高,养殖过程精准化施料、标准化喂养、科学化产蛋。 ”榆中德青源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周辉介绍到,“2019年11月15日我们引进21.3万羽鸡苗开始养殖,目前已全部开始产蛋。现在日产蛋在5万枚左右,4月底和9月底,我们将再分别引进20万只鸡入园。另外,饲料厂6月30日计划投产,有机肥厂在7月30日试运行投产,整个园区今年将达到满产。满产后,养殖规模将达到80万只,其中青年鸡20万只、蛋鸡60万只。全年产蛋量将达到2亿枚,年淘汰老母鸡57万只,有机肥销售达到8000吨。”

金鸡产业扶贫模式就是运用市场化手段进行的产业扶贫创新之举,通过“政府引导、企业运营、农户收益”的扶贫模式,在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同时,有力推动当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崛起,从政府到企业、从贫困户到普通群众都能直接或间接受益。项目采取“政府投资建厂、企业租赁经营、贫困群众多渠道受益”的方式运行,由榆中农投公司投资建设,北京德青源公司租赁经营,并输出品牌、市场、管理、技术。贫困群众投入土地、入股资金和劳动力,通过租金收益、入股分红、产业园区就业和关联产业就业等途径脱贫致富,金鸡产业项目构建了新型滴灌式到人到户扶贫模式,通过产业帮扶,使“建档立卡”的低收入群体获得稳定收益,达到长效脱贫。

“德青源金鸡项目共分四个区,青年鸡区、蛋鸡区、有机肥厂和饲料加工厂,目前,青年鸡区和蛋鸡区全部完成,饲料厂正在进行设备安装,所有水、电、路、通讯都已完成。”县农投公司副总谈敦胜介绍到。

随着金鸡产业扶贫项目的落地投产,充分调动了本地和周边群众参与就业扶贫的积极性、主动性,公司优先吸纳安置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就业,产业带动能力日益显现。

“孩子在县城上小学,为了照顾小孩,我应聘到这里上班,主要是负责捡鸡蛋和包装工作,月工资3000多元,收入比较稳定,另外这儿离县城挺近的,能照顾到孩子,我很高兴。”来自高崖镇的村民孟雪春说。

来自小康营乡小康营村的村民刘雄去年11月份应聘到德清源公司,目前他的工作是电工、维修和机修。“以前常年在外面工地上干活,往往辛苦一年到年底也挣不了多少钱,现在在家门口打工,每月基本工资3500元,加上加班能够拿到4500元左右,并且每月都按时打到了卡上,不用担心拖欠,现在一边在这里挣钱,一边还能种上一点地,照顾上老人孩子,真的挺满足的。”刘雄说。

今年69岁的小康营乡小康营村村民袁福清是村里的建档立卡户,大儿子天生聋哑,小儿子因意外事故失去劳动能力,一家人的生活重担全压在袁福清老人一个人的肩上。去年10月份,德青源公司为袁福清安排了公司保洁的岗位,现在,袁福清每月能拿到3000元的工资,生活又有了盼头。“像我们这个年龄外出打工都没人要了,特别感谢德青源给我安排了这个岗位,我现在不但每月有固定的收入,还在家里种了几亩地,很知足。”袁福清说。

目前,在德青源公司,已有小康营乡周边的52名群众在这里就业,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7人,人均月工资约2500元,预计全年总收入156万元,其中建档立卡户收入63万元。2019年,为入股村集体和贫困户分红达到362万元。项目全部建成满产后,预计每年流转土地费用43万元,150名员工每年劳务收入450万元。

 据悉,榆中县还通过加快推广“芳美模式”“康源模式”“宏鑫模式”“聚鑫模式”等产业发展带动模式,构建更加紧密的减贫带贫利益联结机制,切实提高了贫困户直接参与产业发展能力、提升组织化程度,推动全县产业扶贫提质增效。截至目前,共带动贫困户户均增收5000元的达366户,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的达1969户。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