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丹陈户镇:芦笋种植打开致富门

2020-04-14 17:37:00 来源:甘肃山丹政府门户网-首页 作者:翟继宗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春风荻渚暗潮平,紫绿尖新嫩茁生。”这是宋代诗人武衍笔下描绘的春风过后芦笋茁壮成长的画面。如今,芦笋在山丹县陈户镇岸头村引种成功,“小芦笋”成致富好产业。

走进岸头村芦笋种植基地,放眼望去,一排排整齐划一的塑料大棚在阳光的照射下分外抢眼。大棚里破土而出的芦笋脆绿鲜嫩,工人们沿着田垄、掂着篮子、拿着剪刀采摘新出的芦笋,一派繁忙景象。

“四月份是芦笋第一茬采摘期,最近气温回升,芦笋长的很快,大概三天能采一次,第一茬采摘能够持续20天左右的时间。”基地负责人陈正安一边介绍一边把一筐刚摘好的芦笋搬了出去。

今年51岁的陈正安是岸头村的种植大户,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了解到芦笋营养价值高、市场前景好,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也比较小,而且还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保健食疗效果,市场需求量比较大,于是便产生了要把芦笋种到岸头村的想法。随后他立即联系去山东考察,并联系当地技术员,对岸头村的土壤和气候进行评估,确定可以种植后,陈正安便一门心思做起了“芦笋产业”。

2018年,陈正安牵头成立了山丹县安鑫农副产品产销专业合作社,以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项目建设为支撑,先后投资174万元,在岸头村流转200亩土地,新建钢架大棚,开始种植芦笋,2018年新建65座钢架大棚,2019年建了51座,总共是116座大棚,合作社与武威神龙泰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签订订单产销合同,所采芦笋,均有该公司统一收购。

因前期投入大,前两年还没有收益,这让陈正安没少受别人的“质疑”。“两年没效益,干活还雇不少人,光工资开销就不小。”陈正安说,今年是第三年,到了采摘期,芦笋长势良好,还签了订单合同,看着一筐筐鲜嫩的芦笋采摘外运,陈正安一家人才真正安了心。

“现在做的是订单农业,不担心销路问题,芦笋分拣好之后,公司派车直接过来拉走,收购价格比较稳定,种起来也放心。”陈正安介绍,芦笋一次下种,可连续采笋10到15年,一年可以采两次,一亩产量可达800-1000公斤之间,每公斤8至10元。目前,种植的第一茬芦笋已经开始采收,预计每亩产值可以达到2000元左右,收益很可观。

芦笋基地的发展壮大,不但给陈正安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也为周边农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每到采摘季节,陈正安便会找本村和附近村庄的妇女来干活,忙的时候用工人数达到30人左右,这些工人大多是50到70岁之间的留守妇女。

“自基地开始建大棚起,就来干活了,今年已经是第三年了,在家门口做事,每个月工资有1000多元,既有收入保障,又能照顾家庭。”村民曹秀英乐呵呵地说,今年64岁的她是芦笋基地的一名“老员工”,她说,这个岁数还能在家门口赚钱,这在以前是不敢想的。

种植芦笋不仅是岸头村的一次大胆尝试,也是陈户镇党委、政府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积极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认真做好产业扶贫“大文章”的大胆尝试,今后该镇将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转型,本着“产业多元化、风险最小化、收益最大化”的原则,在扩大芦笋种植面积的同时,与寺沟、范营等S315旅游专线沿线村庄抱团发展,真正实现发展一项产业,带动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