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寺:建筑形制美妙传奇 中国古建筑中瑰宝

2018-10-21 11:44:24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田小介 字号:T|T

  崇明寺中佛殿,唐风犹存,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展示了崇明寺的独有的风采,成为我国建筑史上一处具有重要的科学艺术价值的建筑实例。

  在中国现存的宋金八百年以前的早期古建筑中,崇明寺中佛殿不但在建筑形制上、风格上和唐代建筑有许多相似的地方,而且在建筑的结构和功能上也是别树一帜。殿内使用的一对“断梁”,是地方民间匠师独特的创举。神奇的“断梁”,不但结构奇特,而且设计合理,流传千年,仍然稳健牢固,成为我国古代建筑中一个突出的亮点,可谓是我国古建筑史上的一绝。我国的古建筑主要是以木架构为主要结构形式的建筑。千百年的演变与发展,形成了我国木架构建筑的独特风韵。抬梁式的建筑是我国木构建筑的一种主要形式,崇明寺中佛殿就是宋代典型的抬梁式建筑。神奇的“断梁”,就是崇明寺中佛殿的四椽栿,使用的是两根直径,长度相等的短小木材对接而成,在“断梁”的正中缝下,使用一根不太大的顺栿串承托,两端置于前后檐柱斗栱的后尾上,并将尾盖的重力,平衡到前后檐柱之上。这一建筑特点,是我国古代建筑匠师因材而宜,大胆设计,小材大用的科学实践,是智慧的结晶。

  崇明寺在清嘉庆年间,曾进行过一次较大的修葺。工程结束后,两广总督祁贡写了重修碑文,为崇明寺增添了无尽的辉煌。祁贡,字竹轩,生于一七七五年,高平孝义人。他出生在一个世代官宦的家庭中,从小聪明好学,嘉庆元年(1796),刚满二十岁的祁贡,就考中了进士,授刑部主事。从道光四年(1824)至道光十八年(1898),由河南粮道、浙江按察史、贵州布政使、刑部侍郎、提升为广西、广东巡抚,而成为边疆大吏,跃居于清王朝的高级官员刑部尚书。就是这样一位显赫的人物,在清王朝处于内忧外患的危难之时,为重修崇明寺撰写了碑文,与崇明寺结下了不解之缘。佛教发展到清代,已经成为我国主要的宗教组织,佛教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渗透于民间的习俗生活中。孝义村离崇明寺只有几里之遥,而祁贡的家庭又是时代为宦。祁贡能为重修崇明寺撰写碑文,也是顺理成章,情在其中了。

  崇明寺自宋开宝年间创建以来,经过长期的发展,已经拥有相当的财富和田产,而成为当地非常富有的寺院。佛教到南北朝时,不仅广为流传,而且逐渐形成了相当独立的寺院经济,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寺院拥有大量的土地财富,通过出租土地或役使依附于寺院的农民,经营商业,发放高利贷,聚敛财富,从而以强大的经济力挤进了中国地主阶级的行列。”因为寺院有着强大的经济基础,为佛教的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有些致力于佛教研究,科技发展的圣徒们,或潜心学习,或著书立说,或从事科研,大大地促进了佛教的发展。强大的寺院经济,形成了等同世俗地主宗法制度的传承方式。到了宋代,佛教的发展虽然不像唐朝那样繁荣,但仍然得到了宋王朝的支撑和推广。开宝年间创建的崇明寺,逐渐建立了自己的寺院经济,拥有相当的田地产业,有大片的土地,其耕种土地的范围扩展到十里以来,成为当时以田产为主的盛极一时的寺庙。

  崇明寺中佛殿,保存完好,是中国古建筑的精彩华章,其独特的建筑形制美妙传奇,是高平市重要的文物古迹。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