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富生:春蚕恩久丝无尽 红烛点亮学子心  

2018-10-20 21:11:15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祥毓 字号:T|T

  中国小康网 吴富生,山西省高平市北诗镇人,是烈士的后代。一提起吴富生,乡亲们大多赞不绝口。这位烈士后代不仅把自家的儿孙都培养成社会的有用之材,而且致力于提高农村家长的家教水平。退休十几年来,他坚持弘扬好家风,义务传家教,以家风带民风,促进了村风乡风明显好转。

  培育后代有诀窍

  吴富生是烈士的后代,3岁时父亲在抗日战争中为国捐躯,勤劳、善良、坚强的母亲把他们兄妹几人抚养成人。“烈属”这个让他自幼就感到光荣和自豪的称谓,也成为他教育后代的传家之宝。

  吴富生有3个儿女和3个孙辈。他平时一贯要求严格,教育孩子们要与人为善,不干坏事,堂堂正正做人。如今,儿子已经是高平一中的副校长,还是省先进工作者;儿媳和两个女儿都是文卫系统的骨干;孙子大学毕业,应聘于太原一家银行工作,两个外孙也都考上了大学。

  吴富生教育孩子有诀窍:最重要的是上行下效,身教胜于言教。他常说母亲的坚毅和勤劳对自己的人生有很大影响,他对自己要求就很严格。他爱学习、爱读书,讲诚信、守信用,这些良好习惯都传给了下一代。

  平时吴富生很注意对孩子们的观察,培养兴趣爱好,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儿子读小学时学习一直很好,可升入初中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数学只得了36分。了解后得知,是和班里的几个同学结伴玩耍,影响了学习。吴富生当时在北诗联校工作,他立刻将儿子转学到北诗,改变了学习环境。一年后全县统考,儿子的数学成绩得了满分,是全县6个满分学生之一。他的孙子和小外孙喜欢朗诵,他就有意识地培养鼓励他们,还把他们的朗诵录下音来自己听,以纠正其中的毛病。孙子从小学、中学一直到大学都是节目主持人,小外孙去年考上了天津师范大学播音主持专业,去年暑假老师还通知他到邯郸给广播剧配音。

  营造良好氛围,优化环境,潜移默化育人,也是吴富生的法宝。他们家不摆酒场、麻将场和棋牌场,摆的是书柜、书桌、名言警句、文房四宝和励志对联,孩子们在这种浓浓书香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得到熏陶和教育。

  同时,几十年来,吴富生一直坚持自编或是搜集有教育意义的励志对联,亲手写好贴在自家门上,借晚辈后代来家串亲拜年这个机会,和大家一起赏联、评联、学联,有时还现场出题相互和联,使孩子们从中受到教育和激励。

  为家长编小报,办学校,出黑板报

  看到许多家长望子成龙,却又教子无方,吴富生2003年办起了《家教指南》小报,为家长传授家教知识。小报为四开版,全是手抄,每两月一期,每期6000余字。从内容编写、版面设计,到打上小方格、一个字一个字工工整整地爬格抄写,每办一期,他足足要忙碌一个星期。小报编好后,他就张贴在北诗村里人最多、最醒目的墙上,有的村民还拿着纸笔认真摘抄,很受家长欢迎。

  《家教指南》办到第4年第19期时,由于长期伏案写字,吴富生颈椎出了毛病,疼痛难忍,小报只得被迫停办。小报办不了,但家教不能停,他又有了新的想法,在北诗镇设有小学的25个村,村村创办家长学校。征得镇党委和政府同意后,他统一制作了校牌,聘请了25名代课老师。在规章制度和管理上动脑筋、下工夫,制作了家长点名册、发了课堂笔记本、家长作业本,坚持专人查看批改作业。同时,还特别重视严把教材关,在家长学校进行的26次授课中,除了部分精选《教子宝典》光盘外,大部分教材都是他根据自身体会和经验,参阅大量资料自行编写的。

  2010年,北诗镇里新建两所中心小学,原25所村办小学全部撤并,家长学校不得不停办。家长学校开办4年间,全镇先后有4000余名家长到校听课,听课率一直保持在80%以上。家长学校停办后,吴富生又在25个村的街头建起长1.5米、高1米的水泥小黑板,用于张贴家教资料,起名为《家教园地》。

  从《家教指南》,到“家长学校”,再到《家教园地》,前前后后十几年的时间,尽管困难重重,但吴富生都毫不动摇地坚持了下来。这十几年里,他编写的家教资料和家长学校讲稿达30余万字,受教育家长近万人。

  为孩子们创办假日活动中心

  2012年春节,吴富生看到北诗村里的孩子们放假之后到处跑,家长忙于工作和家务疏于管教,爷爷奶奶年老体弱力不从心,孩子放任自流容易出问题,就打算办一个假日活动中心,把全村的孩子集中在一起,既能解除大人的后顾之忧,又能教孩子们学点平时学校学不到的东西。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