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百年桑园围见证河清成长史

2020-12-23 08:00:00 来源:千年古郡·幸福南海 作者:区委宣传部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扫描二维码

收藏本页面

  在南海区九江镇河清社区的桑园围西堤旧码头旁,有一棵老木棉树。傍晚时分,在无人机的俯瞰镜头下,木棉树的一侧是滔滔江水,另一侧是桑基鱼塘,天边泛起的红霞与水面交相辉映,美不胜收,这就是极具视觉美感的河清美景“木棉晚望”。

  河清社区位于西江河畔,在佛山桑园围工程围内。时至今日,这一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的工程仍在发挥防洪、灌溉、排涝、养殖、种植、水运等综合水利效益,对河清社区的经济、文化、生态等多方面的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西江畔的“小桥、流水、人家”

  置身于河清社区,水道纵横,流连在古桥河畔,远处古窦、古祠堂、古宅掩映在古树之中,共同构造出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岭南水乡风情画。

  位于西江畔的河清社区,内河涌纵横交错。数百年来,河清人世代傍水而居、与水相伴,易受水患灾害,至今仍能安居于此,桑园围功不可没。

  作为珠江三角洲早期修建的大型基围水利工程,桑园围自修建以来,保障着围内居民和农桑田地的安全,河清社区也在其庇护中。“整个河清社区都被桑园围围起来,它保障了河清人的生命财产安全。”75岁的谭伯来是土生土长的河清人,他说,修建桑园围的直接目的就是防洪。

  桑园围灌排工程体系主要包括围堤、河涌灌排水系、窦闸控制工程三部分。河清社区内除了有古窦闸,还有桑园围西堤。桑园围西堤自樵桑联围西樵镇太平至九江镇新涌口,呈西北东南走向,长约29公里。堤以土围为主,面水部分铺石或水泥,堤面为水泥路,有窦闸与内围河涌相连。

  于桑园围而言,西堤意义重大。谭伯来介绍,河清社区是桑园围区域中地势较高的区域,“一旦我们这段堤围决堤,顺德、禅城乃至广州都会受影响。”

  如今,西堤堤围已成为河清人生活的一部分。河清社区的主要道路新堤西路,就修建于西堤堤面上。86岁的本地人李万和记得,这条路曾是泥路,人车通行不便,“直至上世纪80年代,这条路硬底化后就成了周边村民出入九江的主要道路。”

  从桑基鱼塘到现代生态农业

  在河清社区居委会门口,一块“桂花鱼品牌村”的牌匾格外醒目。在桑园围堤围和闸窦等水利设施的保障下,河清社区做好“水文章”,从发展传统的“桑基鱼塘”模式,到如今发展水产养殖等现代生态农业。

  历史上,桑园围内的农业以水稻和“桑基鱼塘”为主。在河清社区,桑树养蚕、蚕沙喂鱼、塘泥肥桑的“桑基鱼塘”生态循环模式,曾为河清农业经济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李万和曾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任生产队干部,他还记得河清社区桑基鱼塘经历的两次大改造。

  第一次改造始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当时,河清开展鱼塘规范化建设,改造了一批面积在4亩~6亩的方格形的示范鱼塘。“当时还是人工挖塘,我们要先挖深鱼塘,再用塘土垫高基田,在塘基种桑,塘里蓄水养鱼。”李万和说。第二次改造在改革开放后,河清通过补助奖励等举措推广方格化高标准鱼塘,鼓励村民改造扩建。

  “我们这一辈人大多数都曾经种过桑养过鱼。”年过七旬的陈志元说,改建后的鱼塘,大大提高了鱼类养殖的产量。

  后来,因受病虫害影响,河清社区的桑树种植面积逐渐减少,但水产养殖业蒸蒸日上。在新时期基塘农业发展过程中,河清人加大机械化投入,在水产养殖中增加加州鲈等经济水产品种,大力发展现代生态农业。

  “在河清,村民主要以水产养殖为主,我儿子也在十多年前入了行。”谭伯来说。

  如今,河清社区农业仍以养殖生鱼、黄骨鱼、四大家鱼、加州鲈及孵化各类优质鱼苗为主。2019年,河清社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6064元,同比增长10%。

  凝结世代“护堤人”的治水智慧

  完好保存至今的桑园围,凝聚了民间的治水智慧和力量,展现了河清人团结坚韧的乡土精神。历史上,桑园围西堤曾有多次崩堤,是世代“护堤人”坚持不懈地保护,使它保存至今。史料记载,乾隆四十四年五月,吉赞横基与九江、河清等基同时并决,其中河清段为经管基主业户自行筑复。

  若堤围出现险情,还有“敲锣人”会在第一时间预警疏散。85岁的潘亮浩说,小时候,若某段基围出现渗水或是更大的问题时,人们多采取敲锣的形式通知周围乡里,这是当时最快速的预警形式。

  桑园围给河清人带来的不止深厚的历史,还有最美的风景。河清社区曾有“河清八景”,三景都与桑园围有关,除了至今仍为人乐道的“木棉晚望”一景外,还有因历史演变等原因消失的“洞里弹琴”“美女照镜”。

  其中,“洞里弹琴”指的是曾经存在的一座老窦闸在涨潮时会发出的水声,就像有人在弹琴。“美女照镜”指的是堤围旁的一处圆形滩涂地,涨潮时江水覆盖这片滩涂,宛如一面圆镜。

  除此之外,在河清社区四村村尾的武陵侯庙侧,一处始建于清朝的古窦闸至今仍保存完好,等待着后人的探索。

  见证900多年岁月变迁的桑园围不仅护一方水土、富一方百姓,还留下了深厚凝重的文化积淀和美不胜收的自然风光。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