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山县著名书法家涂又光:出新意于法度 寄妙理于豪放

2016-10-26 21:55:26 来源:中国小康网 作者:张美玲 责任编辑:王靖羽 字号:T|T

u=266418369,3049229037&fm=15&gp=0.jpg

涂又光。网络图

  中国小康网 涂又光出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塾师之家,从小打下中国文化的“童子功”,父亲是他最早的老师。1949年,涂又光毕业于清华大学哲学系,师从冯友兰教授,后又长期任职于华中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现为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他在先秦儒学、楚国哲学史以及中国教育哲学研究上颇有建树。作为冯友兰的学生,涂又光在冯友兰去世之后,整理其所有中、英文遗稿,编纂成14卷冯友兰《三松堂全集》。其中,由他翻译成中文的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有着广泛影响。1946年冯友兰访美时,用英文写过一部《中国哲学小史》,后由涂又光翻译为中文出版,定名为《中国哲学简史》。涂又光个人曾著有《楚国哲学史》、《中国高等教育史论》、《文明本土化与大学》等。1993年以来,任职于华中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现为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并担任北京大学环境中心兼职教授、国际中国哲学会(ISCP)学术顾问。

  在哲学家身份之外,涂又光在华中科技大学更重要的身份是教育家。一直到80多岁,涂又光还在华中科技大学开设课程和讲座。在华中科技大学,涂又光的课曾被誉为一个传奇,他上课不带任何书籍和教案,不会照本宣科。有学生在回忆涂又光的文章中写道,记得刚进华工校门时,就听说作为冯友兰的关门弟子,涂又光是坚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维护者,在生活中尚行古风,对一切现代的东西深恶痛绝,例如夏季不用空调,而是手执蒲扇;上课不用多媒体,而是沿袭使用黑板粉笔教学。当时涂又光开讲的第一课是“教育的定位”,让在座学生吃惊的是,这个传统文化的“卫道者”竟然完全是西式思维。只听涂又光科学与宗教、政治与文化,古今中外的旁征博引,通篇所讲似乎与教育无关,转了一大圈后才定位于“中心”,时间长了,大家才知道这是先生特有的“形散而神不散”讲法。让学生刮目相看的是,这个所谓的“旧学”研究者,讲课时一口流利的英文,中文与英文相互释义,板书基本都是英文,而且讲授中多有典故,信手拈来,令人拍案叫绝。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