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代会绘就未来五年发展美好蓝图

2017-03-21 17:15:05 来源:海港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作者:白亦雪 责任编辑:邓丹凤 字号:T|T

  大力发展经济是走好强区之路的永恒主题

  过去的五年,作为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我区实施千万元以上项目477个,完成投资1152亿元,较上一个五年分别增长96%和398%,被评为全省项目建设先进单位;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282家,同比增长256%,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五年累计引进内资254.97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5.23亿美元,引资总额均列全市首位;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8%,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舟循川则游速,人顺路则不迷。建立在对过去五年发展经验的全面总结之上,建立在对具体区情的准确体察之上,我区明确了今后五年奋斗目标,即:打造“一流主城区和沿海经济增长极”。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区意气风发、底气十足,展望未来五年,择其要,我区的发展路径是——

  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

  未来五年,我区将把旅游业作为首位产业,启动“旅游产业提升年”行动,按照“全域、全季、全业态”旅游理念,统筹全区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产业。

  其中,全省第二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今年将在我市召开,我区作为主要承办地,将借此东风在基础设施建设、旅游项目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实施重点突破,必将极大地促进北部山区综合开发和全区旅游业跨越发展。目前,我区正全力做好全省第二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各项筹备工作,完成“山海旅游大通道”、河道水系整治、景观线路绿化、山体修复工程,推进温泉冰雪、长城文化等特色旅游小镇及美丽乡村建设,将特色产业与旅游深度融合,形成带动示范效应。

  与此同时,我区还有一系列促进旅游发展的新动作:加速板厂峪等景区改造升级,加快西浴场三期、海螺岛等旅游项目建设,打造一批新景点、新看点;深入挖掘康养元素,建设国际康养体验馆、康养文化街区和康养生活样板区,形成旅游新景观,打造国家级康体养生产业示范区和多产融合创新先行区;加速秦皇印象小镇建设,复原海阳古镇形象,促成燕达集团、上海复星集团等企业合作办医,推进海阳片区康养医教研产业形成聚集效应;积极争取“年度全国煤交会”永久会址,引入一批国内外知名展会,打造我区会展特色品牌,建设环渤海专业化会展中心。力争到2021年,全社会接待人数突破1000万人次,社会旅游总收入达到100亿元以上。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未来五年,我区将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着力提升龙头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重点是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突出高端化、集群化、链条化的发展方向。

  其中,推进中信渤铝等企业技改升级,延伸产业链条,建设铝制品示范园区,打造汽车轻量化配件基地;扶持羿珩科技等企业做大做强,推进光伏产业园建设,形成集聚优势;支持尼特智能等企业提升自主研发和科技创新能力,推动电子信息和装备制造业高端化发展;力促耀华、方圆包装等企业节能改造、转型升级,提升传统产业竞争力,重塑玻璃品牌形象。实施新兴产业“双创”行动计划,推进山果、董事汇等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加速器建设,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开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局面。

  另外,我区还将大力发展城市经济,依托主城区资源优势,加速电子商务、设计研发、金融保险、企业总部等楼宇经济发展;深化与神州数码、中民实业等企业合作,培育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高附加值行业。此为其一。

  其二,做强做优服务业,推动太阳城、金三角等商圈提档升级,打造茂业中心、万达广场等城市新商圈,形成中心带动、多点开花的大型商业商务群,力争五年新增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70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390亿元。下大力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引导企业调整供给结构,开发优质产品,吸引京津、东北、内蒙等地重点人群购房置业,推动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其三,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依托板栗、大樱桃等林果资源,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创意农业、深加工农业,鼓励发展规模经营,推出本土特色品牌,推动农业转型发展。

  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区划调整,既为我区未来发展提供了宝贵空间,也给全区经济发展带来新挑战。

  未来五年,我区将坚持区域协同、城乡一体、“四化”同步,探索构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分担机制和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力促中心城区、特色镇域和新型农村“三级联动”。

  一方面,加快旧城旧村改造步伐,循环利用好国家政策性贷款,完成开滦路等22个棚户区改造工程;做好老旧小区改善提升工作,分门别类对全区范围内老旧小区进行统一改善,彻底解决环境脏乱和管理混乱问题。

  另一方面,加快石门寨、驻操营小城镇建设,加速产业和人口集聚。全力争取国家政策和资金支持,实施采煤沉陷区整治和重点村庄搬迁安置工作,力争“十三五”末完成重点整治任务。

  同时,深入推进山区综合开发,鼓励有条件的村开展连村共建、村企共建,打造规模适度、辐射较强的中心村;大力发展特色种植、农产品加工、乡村休闲游等业态,形成“村村有产业、村村有产品,村村有品牌”的发展态势。

  我区提出,坚持城市化与城乡一体化协调联动,优化空间结构和城乡布局,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到2021年,全区人口城镇化率超过90%。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