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县历史沿革

2019-03-16 16:10:24 来源:中国小康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九久 字号:T|T

  中国小康网讯 神农时,伊川县地域即有一国之称,唐尧时称伊侯国,虞舜时称伊川。伊川县地域的西南大部(今城关、鸦岭、常川、高山、平等、鸣皋、酒后、葛寨、白元、水寨、彭婆等乡镇)。

  夏代称豫州伊阙地,周襄王时名伊川,战国时称伊阙,后改新城。

  汉惠帝四年(前191年)置新城县,属三川郡,后三川郡改为河南郡。

  晋,河南郡改河南尹,领陆浑、新城二县。

  东魏改新城县为伊川郡。隋开皇初,郡废,改置伊州,又废洛阳郡,析置伊川县。

  大业初,伊川县并入洛阳县。

  宋初,置伊阳、伊阙两县,属河南府。熙宁时,废伊阙县为镇,并入伊阳县。绍兴九年(1139年),改伊阳县为顺州,后改顺州为嵩州。

  明朝,伊川县南部属嵩县,清沿明制。

  伊川县地域的东部(今江左、吕店、半坡、白沙等乡),夏时名轮国,春秋时曰轮氏,属郑国。

  战国时复为轮国,属韩地。

  东汉章帝时设轮氏县。

  北魏,改轮氏县为颍阳县,后析颍阳县西部置堙阳县。后堙阳县改武林县,又改轮氏县。

  大业初并入嵩阳县。

  唐睿宗时,分登封、伊阙、河南三县各一部建武林县。开元年间,改武林县为颍阳县。元兴定元年(1218年)颍阳县西部(今江左、白沙等乡)归洛阳县,直至民国初。民国16年(1927年),析洛阳、登封、伊阳(今汝阳)、临汝(今汝州市)等县各一部,置自由县;析洛阳、嵩县、伊阳、宜阳等县各一部,置平等县。民国21年(1932年),平等、自由两县合并,成立伊川县。伊川县成立后,原临汝县划给自由县部分,仍归临汝县。原伊阳县划给自由县部分,仍归伊阳县。为便于对龙门山的管理,又将魏湾划归洛阳县。1945年2月,划伊河以西,龙门山以南,嵩县田湖以北的伊川地区及宜阳县的石、南留、白杨等地,成立伊西县。抗日战争胜利后撤销。

  1947年8月,析伊川县伊河西部与宜阳县之穆册、赵堡、城关、程屋、白杨诸乡成立宜南县;又划伊阳县之陶营、蔡店、蟒庄一带归伊川县。

  1949年2月,撤销宜南县,原属伊川县之鸦岭、平等、鸣皋诸区复归伊川,蔡店、蟒庄一带仍属伊阳。

  伊川、伊阳两县各恢复原辖区,均属洛阳专区。

  1960年3月,嵩县的田湖、阎庄、黄庄、寺庄、城关5个人民公社及桥头牧场划归伊川县。

  1961年9月,原嵩县的5个公社及桥头牧场复归嵩县。

  1986年2月,洛阳地区撤销后,伊川县归洛阳市管辖。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