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曲民间传绳匠左存福的快乐人生

2018-10-20 08:00:00 来源:河曲县政府 作者:尹海清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传绳一词,系河曲方言。传绳是编织缠绕绳子的意思,河曲县文笔镇南元村左存福,是一位远近闻名的传绳匠。这位90岁高龄的老人,依然精神矍铄,思路清晰,说起传绳手艺来还那么兴奋,那么记忆犹新。

  绳是重要农具。制绳的主要材料是麻。传绳在河曲县已有300多年历史了,制作原料就是本地生长的一种植物叫麻,这种植物生长于黄河岸畔的水地上。麻亩产150斤麻(老麻籽),后来一亩产300斤(新麻籽)。先说如何种麻,在地里勾行子后撒下麻籽,地上长出10厘米的幼苗时用小锄儿锄,长到一尺多高就浇水,平常每年浇两次水,旱年浇三四次水,待麻长到两米多高时(阴历八月)就该收麻了,收麻先用麻刀把叶子打尽(为防止沤麻沤绿),再就是将麻挽倒后捆成捆,投入水池中沤麻。沤麻井水七天,河水四天方可沤成。麻沤成捞出后就可晒凉俗话说,种麻一天,晒麻一日!晒麻后将麻皮剥下来,就可以传绳了!

  老人说起自已的生活经历,最初15岁时在河新剧团学唱戏,大约有10年时间。由于民间有句老话:“王八戏子吹鼓手”,家里人觉得行业低品,老婆也不愿意让他去。于是,他在24岁时离开剧团跟他姐夫学传绳手艺,但他还很热爱唱戏,一边学传绳一边抽空儿去学唱戏。

  就这样他开始做起传绳手艺,其制作过程分为两步,第一步把麻用纺绳车绕成绳胚子,每人一天能绕20斤左右的胚子。

  传绳子的工具主要有拨业、后柁、行柁、瓜子等,都是木制的。把后柁、行柁放在平地上,拉开20米左右的距离,且用石头压住柁子两端,师傅在一边传,对面是两个徒弟在使劲传。用3股胚子拧一根单刹绳,三九股为耕绳,头一遍为捎胚,第二遍用三九瓜子制作出来绳子,双胚绳单料子就成功了!传好后的绳子状如麻花。

  传绳匠会制作出不同类型、不同用途的麻绳来,但是手工繁杂,麻胚必须中午太阳晒,船绳必须中午加工,天阴下雨不传绳,受潮绳子传不紧,传绳子必须是3个人以上。1斤麻传九两左右绳子。规格以木匠标尺为准,黄河畔上的拉船绳,七丈长、出岸绳六丈长 ;油梁绳三丈长 (油梁绳是老式古法榨油用,每根约三十斤左右,)油梁绳是由十六股胚子,四股绳子拧成的。胶车套绳一丈四 ,牛拉车漾绳九尺(一丈),七尺耕绳八尺缰 (牛耕地用);单刹绳三丈二;(河曲农村人力劳作背东西用);摽木匠的大锯绳四丈长(传统木匠用);豆刹绳(民间日常生活小用作),意思是绿豆粗细,单刹绳三丈六,挽笼头(丈八笼头七尺缰,两丈二是大缰将打将),耕地拍绳是两丈七八 ,木制船上还有顶绳,约四丈。打秋千、船的绳子一般质量要好,绳子搀疙瘩,一般是兔耳疙瘩,油梁绳是桃疙瘩,其余是一挽手疙瘩。传绳较苦重,费工占时。

  老人说,改革开放后,由于他制作的绳子工艺细致,价钱低廉,销售从城关、巡镇、陕西麻镇、内蒙马栅、偏关、五寨等周边地方批发销售。老人骄傲地说:我用它挣钱养家糊口呢!家庭生活,盖房娶媳妇,没我这手艺能挣钱呢?

  左存福老人多才多艺,晚年时候他已经很少传绳了,唯一的爱好是唱戏,这是他锻炼身体的一种方式,也是寄托情感排忧解闷的方式,平常他与老友搭红火唱二人台、晋剧,春节期间还参与二女子拉碌碡、踩高跷、坐江船等娱乐活动,在2009年5月忻州市电视台与河曲县委宣传部组织的“绿叶杯”比赛中,他还得了一个特等奖。

  由于时代发展,绳子越来越没有市场,被其它材料代替了,传绳匠也失业了。左存福老人望着陪伴了他一生落满尘埃的传绳工具,不无遗憾地说道:“有很多传统手工技术面临失传,民间艺人也越来越少,现在,河曲的传绳手艺也要消失了,唉!”曾经有收古董的上门出大价钱要收购这些传绳工具,老人却执拗地说:这是传家宝,给多少钱也不卖!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