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化遗产 文物古迹

2019-12-09 11:15:00 来源:和顺县人民政府 作者:和顺县人民政府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和顺县文物古迹概况

         和顺县现有各类文物保护点328处。其中,被公布为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的共计59处,现有一处懿济圣母庙于2006年5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国保单位,有三处:荣华寺、石牌坊、东乡明代长城,于1996年1月12日,被省政府公布为省保单位,有一处木牌坊,于2001年1月12日,被市政府公布为市保单位。和顺县人民政府分别于1993年9月9日,2001年12月21日和2011年7月25日分三次公布县级文保单位54处。近几年来,在县委县政府领导高度重视下,在国家、省、市文物局大力支持下,我县文物主管部门,采取多种方式,通过政府投资、机关捐资和民间筹资等各种办法,先后筹资2000多万元对我县国保、省保、市保和一大批重要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建筑进行了维修。到目前为止,全县市级以上文物保单位,全部经过了维修,使我县面临倒塌和损毁的文物古迹得到了有效保护。

 

 懿济圣母庙简介

        懿济圣母庙位于平松乡合山村东南50米处的卧虎岗下,坐南朝北,依山而建。据重修碑记载“宋朝建至,宋金兵劫火焚之余”,元代重修,历代均有修葺,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现圣母殿仍呈柔和绚丽的宋代建筑风格,元代斜梁弯材的建造特点。占地面积8400平方米,共有殿堂楼阁、廊庑禅房108间。圣母庙主体建筑分布在一条轴线上,殿台叠层升高,错落有致。从最北端起,由石阶而上,便是木牌坊,再踏阶而至才是山门,上有戏台,两侧为钟鼓二楼、灵官庙。院分上下两院,中间石基高筑砖砌花墙,由三垛15级石阶步行而上,便是抱厦,滴水檐隔圣母殿,面阔、进深各三间,单檐歇山顶,插飞斗拱,异角起翘,斗拱计心造,重拱四铺作。后殿檐斗拱柔和绚丽。大殿两侧是“痘疹殿”、“眼光殿”。上院左右是“青龙殿”、“太尉殿”,下院有东西廊庑、禅房四合小院。院内碑石林立,其中以元代重修碑最为珍贵。院里殿内、庙宇前后,分别有“娘子圣泉”、“千松撷趣”、“碑座趣谈”、“石井搜奇”、“圣母仙掌”、“五花奇石”、“聚宝松峰”等七个奇观景点。其中庙前的“娘子泉”,也叫“字母泉”。自古以来,清泉长流不息,供平松乡远近数十村人畜饮用。泉水源于圣母殿背后的卧虎岗下,经圣母神台之下,由第一泉眼,潺潺而出,流入井内,再由井内第二泉眼缓缓流出,清澈见底,甘冽凉爽。千百年来,圣母用这股泉水,滋养万物,哺育众生,民间称其为“娘子圣泉”。古往今来,为合山第一大景观,吸引着四方游人。古人游合山咏“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近几年来,我县在省文物局和我县社会各界人士大力支持下,先后投资1000余万元,对懿济圣母庙全部建筑进行了修缮。懿济圣母庙五十年代曾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六十年代调正下放。1993年和顺县人民政府重新公布懿济圣母庙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懿济圣母庙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懿济圣母庙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荣华寺简介

        荣华寺位于喂马乡东喂马村西。唐代创建,明代重修,历代均有修葺。主体建筑为长方形四合院,东有禅院,占地面积700平方米,有殿堂禅舍30余间。北殿,石砌台阶,高1.2米,殿前有砖砌月台,宽2.82米。正殿面阔三间,入深8.6米,单檐悬山顶,檐下双抄拱,后槽当心间立两明,殿内3尊石雕佛像立于莲台,通高5.22米,唇厚、目长、鼻高、颐丰,一掌朝上,一手复下,颇有雄壮气魄,为北魏所塑。南殿面阔五间,入深8.5米。单檐五脊,悬山顶。南殿两侧为钟鼓二楼,高约8米,立于砖砌方台上,单檐歇山顶,檐角插飞起翘。东西两侧为配殿。东配殿入门处悬一匾额,上书“与天地参”四字。东配殿南侧为寺院门,院门首砖刻“荣华寺”三楷字。全寺建筑于2006年至2012年经过全面维修,投入经费达400余万元。1993年荣华寺被和顺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荣华寺”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石牌坊简介

        石牌坊全名“兵宪石坊”,位于县城中和街北端。系明末山东按察司昌平兵备道副使药济众的门生—巡按山西监察御史刘弘光立,建于明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石牌坊弓门三道,由八十八块巨石组成。明间宽3.3米,次间宽1.7米。主坊通高9.57米,面阔8.5米。重檐歇山顶,由八根霸王柱支持。中间两柱高5.9米,旁边两柱高4.6米。每根柱前后各互有戗石两块,每块戗石上雕有大狮一、小狮二,共24只。石柱前后两面刻荷花、牡丹花纹。石柱之间的梁枋,明间用镂刻麒麟圆环图案连接,次间镂刻卍字回环花纹连接。明间梁枋长3.3米,刻“中宪大夫昌平兵备道山东按察司副使药济众”19个字,上款“巡按山西监察御史门生刘弘光”,落款“山西辽州和顺知县路从中、曲史陈应奎、儒学教谕赵志弘,崇祯岁次辛未孟冬吉日建”。上层枋刻“十八学士登瀛洲图”。再上是石匾,刻“陵京锁钥”四个大字。明间檐下刻一竖匾,上刻“恩荣”二字,两边刻“双凤朝阳图”。顶部出檐刻斗拱式庑殿顶。次间下檐正脊置雕花立柱,承接上檐。整座建筑气势雄伟,结构精巧,雕刻细致。人物、鸟兽、花草、器皿等惟妙惟肖。虽经多年风雨剥蚀和人为损伤,仍坚实。2012年我县政府投资45万元对石牌坊进行了落架修缮,如今石牌坊面貌如初,成为和顺县标志性建筑。五十年代曾是省保单位,六十年代调正下放,1993年和顺县人民政府又重新公布“石牌坊”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石牌坊”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木牌坊简介

        木牌坊位于和顺县城中和街北端,系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牌坊之配坊,与石坊相距30余米。木牌坊又称“诰封副使坊”,明崇祯五年(1632年)由我县曾任山东按察司昌平兵备道副使药济众建。占地面积34平方米。进入八十年代,因年久失修,牌坊顶部损坏严重,牌坊彩绘整体性脱落。为了使这座有历史、文化、艺术价值的古建筑不受风雨侵蚀和毁坏,1984年县政府从县财政拨专款1万元,省文物局补贴5000元,由太原市园林局古建筑队承建对木牌坊进行了维修。进入九十年代,由于自然与人为因素破坏,造成木牌坊地基软化,牌坊整体向西倾斜。省文物局拨专款10万元,由省古建公司承建,于2000年4月开工,对木牌坊进行了落架维修,当年6月竣工。去年我县又投资45万元对木牌坊进行全面了维修。在维修工程中,我县文物管理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省文物局有关规定,做到了修旧如旧,保持原貌的原则,现存大部分木构件仍为明代原物件。木牌坊为过街式牌坊,六柱、单檐歇山顶。通高9.57米,宽8.5米,入深4米。次间成正三角形,柱距宽1.48米。明间柱高8米,次间距高5米,每柱间护有戗石两块,戗石高2.1米,宽0.72米,每个戗石上雕石狮三只,共36只,形态各异、嬉戏逗拙。戗石正面刻麒麟,侧面刻花草图案,栩栩如生。明间宽4.2米,“二龙戏珠”雀替。走马板下端是和顺县人民政府于解放初期立的保护匾额,书“珍贵祖国文化遗产”八个字。上端是牌坊匾额,书“龙章五锡”四字,书法浑厚有力,檐下斗拱四辅作,皆出象鼻昂,异角起翘,风铃作响。顶为琉璃瓦饰。彩绘明代式“旋子点金”整个牌坊结构精湛,属和顺城内标志性建筑。五十年代曾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六十年代下放,1993年和顺县人民政府又重新公布“木牌坊”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晋中市人民政府公布“木牌坊”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青岗寺简介

        青岗寺位于义兴镇凤台村东凤凰山下,背山面水,环境清幽,享有“凤台异形”和邑十景之一的美称。创建年代不详,重修于明代,历代均有修葺。现大殿成元代建筑风格。共占地1437平方米。在一条中轴线上设置两重大院,东边有禅房小院,总共房屋40余间,四周围墙,南北长44.5米,东西宽32.3米。坐北朝南,自山门起,有天王殿、大殿和后殿,钟鼓二楼,东西配殿对称,布局井然。山门与天王殿相连,天王殿后墙正中心延伸出一间屋顶。以筒瓦覆盖。檐角插飞起翘。墙下梁枋斗拱之间彩绘花草图案。两根明柱中间卷云相连,别具风格,颇有特色。天王殿三间,长7.2米,入深5米,高6.8米,单檐歇山顶。东西两侧为钟鼓楼,单檐歇山顶。四角檐柱覆明,下端砖台券拱门,为入寺南门。大殿面阔五间,长15.5米,入深9米,高12米,单檐歇山顶。檐边转角处形成曲线,斗拱四辅作。内槽斗拱形同外檐。四周檐柱,南向露明。三槽房梁架,前后皆置于大殿两侧,中间三间,两端各一间。殿后有舍利佛塔,高4米,立于须弥座上。后殿三间,长10.5米,入深7米,高9米,单檐歇山顶,左右各一间朵殿,建造精致。前后院共有东西配殿四栋12间,俱筒瓦覆盖。近几年来,我县民间筹资450万元,先后对青岗寺全部建筑进行了维修,现整体建筑保存状况良好。五十年代曾是省保单位,六十年代下放,1993年青岗寺被县政府重新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池寺简介

        天池寺位于和顺县喂马乡窑堤村西两公里处半山腰。创建年代不详,据寺碑记载,明崇祯十五年(1642)、清康熙二十九(1690)、咸丰元年(1851)、同治十三年(1874)、民国二十五年(1936)、近年均有修葺。现存正殿和天王殿为明代建筑,其余为清代建筑。占地面积930.2平方米,坐北朝南,一进院落布局。中轴线由西向东依次为天王殿、普渡桥、正殿,南北两侧为钟鼓楼及厢房。正殿建于石砌台基之上,台基高0.12米,面宽三间,进深七椽,单檐悬山顶,八檩前出廊式构架,檐下斗拱五踩双下昂。殿内两山墙残存清代壁画约30平方米。寺内存明、清、民国重修碑6通。1993年天池寺被和顺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保护单位。

  

 重兴寺简介

        重兴寺位于牛川乡高邱村,坐北朝南,原为四进院落,清初拆除一进,留有房舍70余间,占地面积2400平方米。主要建筑分布在一条中轴线上,两侧配殿对称。南端为天王殿,单檐歇山顶,宽22米,入深8.1米。殿前一尊石狮,左右各一石经幢,高3.4米,围2米。左边一幢底端刻有“大明隆庆岁次辛未年壬辰春”字样,上端刻有经文。天王殿东西两侧是钟鼓二楼。后面依次为罗汉殿、大佛殿、西侧是千佛殿、水陆殿和西禅房。东侧是阎王殿和东禅房。钟楼另有一门通小院。有房三间,祀关帝。据碑文载,原寺曾遭历代兵焚,仅留遗址。后于明孝宗弘治年间重修,历年累加修葺,解放后改作学校。1993年,重兴寺被和顺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香山寺简介

        香山寺位于喂马乡大佛头村西的山坡上。建于与宋熙宁三年(1070年),明代重修。历代均有修葺。寺庙呈四合小院,殿堂楼阁共29间,占地930平方米。大殿面阔五间,进深7米,高7.5米,单檐歇山顶。檐角插飞起翘,斗拱古朴壮实。三梁起架,殿内前后檐各有两根立柱。殿内有三尊石雕佛像,高4.3米。东西配殿宽7米,长13米,封山顶。斗拱古朴,拱为卷云形状。前殿长8米,宽7米,单檐硬山顶。两侧为钟鼓楼。1993年,香山寺被和顺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