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安县武士敏:威震中外的抗日名将

2017-09-22 19:18:13 来源:中国小康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庞瑞泽 字号:T|T

中国小康网 武士敏(1892年-1941年),字勉之,河北省怀安县柴沟堡镇人,国民革命军陆军第98军军长。是抗日战争期间阵亡的中国军方高级将领之一。

1892年出生于一个小商人家庭,幼年读私塾,1908年考入宣化官立中学堂,以后到天津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攻读。柴沟堡镇地处长城脚下,在北京通往包头的铁路线上,交通发达,是这一带商品集散地。清朝末年这里又是屯兵之所。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内忧外患,民不聊生,无数仁人志士,前仆后继,为寻求拯救中华民族的真理,进行着英勇不屈的斗争,当时的柴沟堡就是时代斗争脉搏非常敏感的一个地方。武将军从小受到这一时代特定环境熏陶和政治变革的影响,在学生时期就参加了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开始投身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青年时代的武士敏将军,是一个有思想、有见识、有胆略,献身民主革命的热血青年。1915年,袁世凯复辟帝制,当时山西五台人郭宗道,因为起而护法反袁被逮捕。武将军仗义疏财,四出奔走营救,郭宗道获释后,武士敏便随同郭参加了声势浩大的护国讨袁活动。1918年,武士敏随续桐溪赴陕西参加靖国军,结识了于右任、胡景翼、杨虎城等人。这期间,他受靖国军的委托,到广东谒见孙中山先生,他的革命活动深受孙中山先生的嘉许。

1924年,国民军组织起义,他受任联络冯玉祥、胡景翼、孙岳等部。起义成功后,胡景翼请他出任河南省会警察厅长,他婉言谢绝。武士敏将军不为名利所动,耗尽家资,又奔走于绥远、察哈尔一带,组织流散各部,在保定组成国民军第三军骑兵一分队。从此,他置身戎马生涯,转战直、鲁、豫,与北洋军阀多次搏战。1925年,国民军分攻冀、鲁,武将军出兵沧州,截断津浦路,有力地配合国民军攻取了天津,显现了他的献身精神和军事才能。翌年,国民军受挫,他和共产党人南汉宸等,赴苏联学习考察,进一步深造。

1927年,武士敏将军从莫斯科回国后,应杨虎城将军之邀,在西北军中先后任第一师第二旅旅长、第七十一师二一一旅旅长、第四十二师一二四旅旅长并兼任潼关警备司令,“西安事变”以后晋升为一六九师师长。从1927年到1936年,国内发生了几件大事:一、蒋介石背叛国民革命,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蒋介石对工农红军连续进行了五次“围剿”;二、日本帝国主义阴谋策动了“九·一八”事变,出兵占领我国东北三省;三、工农红军为北上抗日,成功地进行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四、东北军西北军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出于对蒋介石“先安内、后攘外”的卖国投降政策的不满,发动了逼蒋抗日的“西安事变”。这一时期,武士敏将军深受杨虎城将军进步思想的影响,同时,也经受了如火如荼的政治风暴的洗礼,在极为错综复杂的矛盾斗争中,思想认识有了很大提高。他爱憎分明,赞成中国共产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正确主张,反对蒋介石积极反共、对日妥协投降的反动政策,支持张、杨的革命义举。那时武士敏正在南京军事学院学习,“西安事变”发生后,当即为国民党亲日派所扣押。他为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