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陂人的文化贡献 黄陂楚剧

2016-10-24 20:33:41 来源:黄陂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作者:高翔 责任编辑:王靖羽 字号:T|T

  二、“黄孝花鼓戏”与“打锣腔”

  以锣鼓为主要伴奏乐器,和一人唱众人帮腔相得益彰,是打锣腔系的特点。由于地貌与人文条件的差别,使流传到各地的“打锣腔”风格迥异,亦似同仲昆。黄孝花鼓戏的这一脉流源于湖北麻城北境风波山麓的举水,该水系由北向南,流经黄冈县旧州(今新州),于举口入长江。因此,围绕水流方向,落地生根。其腔调,即“当家腔”(主腔)是在薅草锣鼓、秧田歌和民间歌舞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彼时生态环境相对稳定,所以,具有诙谐幽默的欢快特点。一度曾以小调的面貌出现,在艺术形态上与花鼓戏类型的剧种基本相同,声腔多是一戏一调,专曲专用,譬如:“卖棉纱调”、“讨学钱调”、“打莲响调”、“高跷调”、“四季相思调”等一百余支小调(楚剧现存六十支)。以曲牌形式存在,演唱无管弦伴奏,仅有锣鼓烘托与人声帮腔。之后与湖北的另一腔系――“皮黄”板腔体自然结合,形成独有的特色。它既有小调和板腔的共性,亦有“打锣腔”的遗传痕迹。但其帮腔很特殊,即在每句的末尾都衬托人声合唱,如《蔡明凤》中“蔡明凤站在大街思前想后”一句:

  生唱:蔡明凤站在大街思前……

  众合:想后啊嗬呵……

  只这一声“啊嗬呵……”(哦呵),便唱出了早年鄂东地区的乡间味道。

  三、楚剧衍变,黄陂是地理上的核心

  黄孝花鼓戏的衍变,虽名曰黄孝,但却是以黄陂为地理核心的形态运动。黄陂“地瘠民贫”,历来四出谋生者众,民谚素有“无陂不成镇”之说。古汉口的地理位置正在黄陂县境内,而今汉口亦只有黄陂街而没有孝感街。“汉口黄陂街,在嘉庆以前便有之。居肆商民大率黄陂人也”(《续汉口丛谈》)。黄陂街地处沿江,与汉江口近在咫尺。颇得地利,是汉口镇商业最繁茂的街市之一。随之而入的黄孝花鼓戏,其受众包括移居此地的“打铜帮”、“打铁帮”、“篓子帮”、“马车帮”、“采石帮”、染坊等手工业者和码头工人及商贩,叶调元(《汉口竹枝词》作者)称“草鞋帮是(黄孝花鼓戏的)死忠臣”。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