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宜都市历史沿革

2019-03-19 22:10:41 来源:中国小康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王靖羽 字号:T|T

  中国小康网讯 宜都境内红花套城背溪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现,确证在置县前5000多年时,人类就已经在该片土地上繁衍生息。

  春秋战国时期,县境属楚地。秦时县域属南郡。

  西汉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宜都已设有县制,名夷道县,治所在今陆城,隶南郡。西汉末年曾更名为江南县,不久复名夷道县。

  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属临江郡。建安十五年,刘备改临江郡为宜都郡,治今陆城,辖夷道、西陵、佷山三县,“宜都”始得名。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吴大将陆逊占领宜都郡,获取夷道、枝江、夷陵、秭归等县。时县域属吴。

  三国时期,宜都郡属吴荆州,辖秭归、西陵、夷道、佷山四县。

  晋朝时宜都郡属荆州,辖夷道、佷山、夷陵三县。东晋太和年间,夷道改名为西道县,后仍复名夷道。

  南朝宋武帝永初元年(420年)析夷道县置宜昌县,宜都郡遂辖夷道、佷山、夷陵、宜昌四县。西魏时,宜都郡属柘州,辖巴山、夷道、归化、夷陵四县。南朝陈时,后梁与陈划长江为界,将县域分为江北夷道、江南夷道二县。江北夷道县属后梁,江南夷道县属陈。陈天嘉元年(560年)江南夷道县改为宜都县。

  隋开皇七年(587年)废宜都郡,宜都县改为宜昌县,先属松州,后属南郡。江北夷道仍名夷道县,属峡州。大业三年(607年)改峡州为夷陵郡,夷道县改属夷陵郡。

  唐初县域仍置宜昌、夷道二县。武德二年(619年)改宜昌县为宜都县,属江州。贞观八年(634年)夷道县并入宜都县,属荆州都督府峡州郡。

  宋朝时,宜都县属荆湖北路峡州夷陵郡。

  元代,宜都县属荆湖北道宣慰司山南江北道峡州路,隶河南行省。

  明代,宜都县属湖广布政使司荆州府夷陵州。

  清顺治四年(1647年),宜都隶属于荆州府夷陵州,雍正十三年(1735年)改属荆州府。同治四年(1865年),县境内设14铺、36保、99甲、13市镇。

  民国初年,宜都县属湖北省荆南道。民国十一年(1922年)属荆宜道。民国十九年(1930年)设4区,有集镇13个。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属湖北省第九行政督察区,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属湖北省第六行政督察区。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6月,全县划分为3个区、1个督导区,17个乡镇。

  1949年7月,宜都县解放,县人民政府成立。

  1955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枝江县,将其所辖区域划归宜都县管辖。

  1962年12月,恢复枝江县制,白洋等6个区和江口镇划归枝江县管辖。

  1987年11月30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宜都县,设立枝城市(县级)。

  1998年6月,枝城市更名为宜都市。

  1949年至1957年,宜都县隶属宜昌专区;1958年至1961年隶属宜都工业区;1962年至1969年隶属宜昌专区;1970年至1992年隶属宜昌地区。

  1992年起,属湖北省宜昌市代管。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