璩镛:扬弃吸收不断吞吐古今 传承家学诗书画印并修

2018-11-20 22:58:01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邓丹凤 字号:T|T

  中国小康网 璩镛,京派国画名宿王梦白先生小写意花鸟第二代传人。璩镛的工作室位于浙江省江山市区城中路一间并不起眼的店面。久经风雨的招牌显得有点陈旧。然而,一推开门,里面一幅幅大小不一、颜色或淡雅或鲜艳的画作,让这间小小的店面,洋溢着浓厚的艺术气息。

  璩镛的画作古意生动、清丽典雅,擅长花鸟、山水、人物等。他的作品早年曾入选“炎黄子孙与各国友好书画展”、“大写意花鸟研究院成立五周年名家邀请展”等全国花鸟展,现为中国国画学会会员、中国大写意花鸟研究院理事、王梦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浙江省政协诗书画之友社社员。

  璩镛是江山人,但在丽水的外公家长大。说起走上书画之路的缘由,璩镛笑言自己生来就有画癖,是骨子里的天性使然。璩镛的外曾祖即中国近代京派国画名宿王梦白先生。王梦白早年与其外公过从甚密。受其熏陶,其外公书画方面也有较高的造诣。

  璩镛年幼时就展现出较高的绘画天赋,对于身边常见的景物,他大多能画下来;而外公的悉心指点,更是让他进步飞快。吸水调墨是国画的基本技巧之一,璩镛自上小学始,就在外公的教导下开始学习用毛笔写字画画。“丽水的艺术氛围浓厚,如果没有这个环境,我可能不会走上书画这条路。”璩镛说。

  多方拜师,技艺不断精进

  在外公的支持下,刚上初中的璩镛,就拿着自己得意的画作,去向丽水地区颇具盛名的许继善、戴必祺等书画名家求教拜师。

  “先生们告诉我:画道博大精深,功夫在书画外。除了多看名人名作提高眼界,还要博古通今多读诗书,尤其书法是国画之基础,要下苦功。”自此,璩镛一面继续勤习书画,一面开始泡图书馆,以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每逢有书画展览就前去观看,汲取有益的知识;平常家里给的零花钱,璩镛攒起来买了字帖及画材,一有空就对着认真临习;他还经常随许、戴二师观摩李震坚、何海霞、刘旦宅等名家写字、作画。读书写字成了他的日常功课之一。“李渔说过:‘才情者,人心之山水;山水者,天地之才情。’古典文学诗赋词章中蕴含的诗情画意与智慧哲理,往往能引发人创作的灵感;而天地有大美,细读自然界的一景一物,自己将会有无尽的创作源泉。”

  在提高绘画技巧的同时,璩镛也从老师们身上学到宽厚待人的道理。而他也深深懂得对于立志走书画艺术之路的人而言,文学修养的重要性。“画家绘画水平的高低,虽非纯粹取决于绘画技法、名师真传,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缺一不可,所以更多取决于画家审美艺格形成的综融能力。形而下谓之器,形而上称作道,画道非小道。”璩镛说。

  璩镛在中央美术学院上大三时,作出了一个令老师同学大为震惊的决定:退学!原来,璩镛得知王梦白的关门弟子邵幼轩自台北回到大陆。邵幼轩从8岁开始跟着王梦白学习绘画,一直到20多岁,是王梦白小写意画派的传人,深得其精髓。而当时的邵幼轩已80多岁,璩镛不愿错过这个拜师的机会,于是毅然选择退学。

  经数年学习,璩镛更加全面地继承了王梦白小写意画法的精华,并在邵幼轩介绍下,又师从黄君璧弟子胡昶及张大千弟子孙家勤研习京派山水人物。璩镛的勤奋好学打动了邵幼轩,加之他又是王梦白的后人,邵幼轩把王梦白赠送给自己的书画手稿,又转赠给了璩镛。

  大隐于市,前行不忘初心

  2009年,璩镛回到江山,次年10月底,“江山艺苑”开张。谈及初衷,璩镛坦言,自己希望把王梦白小写意画派的绘画技法传授给更多人。他经常和学生说,要想创作出好作品,一是要练好毛笔字,书法是国画的基础;二是要注重兴趣的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三是要对自然界任何美的景物保持一份童真和好奇心,平时要多观察、学习。

  他说:“画展虽然不能带来经济收入,但可以向更多市民展示国画之美,这与我回江山的初衷一致。”“他就是这样,对艺术有一种执着的追求。有时卖画得了一笔钱,他从来不会想着买件衣服或者吃点好的,而是把这些钱用来买各种书籍和笔墨纸砚印石等画画的工具、材料。”璩镛的妻子说。

  在璩镛工作室的案几上,随意摆放着几张内容各异的花鸟画,虽然画的都是花和鸟,然而每一张画上的鸟是不同种类,更令人叫绝的是栩栩如生的姿态各有特色,绝不雷同:或展翅飞翔、或静立树梢,或双鸟并排、低语呢喃,或茕茕孑立、顾影自怜。虽然只有寥寥数笔,却形神兼备。璩镛说,这些都来源于对自然万物的细心观察、用心体会。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