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睦彩陶文化村:现有古陶遗址11处 推动由陶向瓷的演化

2016-08-31 14:50:25 来源:中国小康网 作者:凤铎 责任编辑:邓丹凤 字号:T|T

  古陶雕塑

  穿过石牌坊,进入和睦村,迎面屹立的是一座象征古陶器的大型石雕。历经岁月和烈火熔炼的陶器,是人类走出茹毛饮血阶段的标志,是人类社会文明进程的一块里程碑。

  走进和睦,触摸古陶,回归从前,寻觅先人的足迹。

  古陶窑

  和睦村,是以陆姓为主的多姓氏聚集地。陆氏于元代从江西金溪迁入,明末清初开始以制瓦为业。清咸丰年间(1851~1861),湖北曹姓人氏逃难到此,发现土质优良,开始建窑制陶,并传授给陆氏兄弟,制陶业得以发展,盛期建窑100余座。

  一座土窑一般占地30~40平方米,外墙以毛石浆砌,内壁以泥坯砖砌叠,中间用沙子隔层,壁厚1至2米。一窑设有二门,大门用于进窑、装窑、叠窑与出窑;另一门用于烧火。一窑产品,一般猛火烧7至8小时,闷烧5至7小时。泥烙壶类产品,还需熏陶8至9小时,使产品颜色由红转变成青黑色。

  今和睦及相邻村庄,尚存古窑60余座,较典型的,有王公四连体窑、陆公三连体窑等。

  相传,传至第三代,陆家膝下无子,仅有一女。女儿长成后,陆家扬言,谁能三天建成一窑,便招谁为婿,并传授技艺。王家有兄弟四人,白天由老大一人出面建窑,夜晚四兄弟一齐动手,终于如期完工。后来,老大为感谢三位弟弟的支持,在自己的窑边又建了三座窑,即王公四连体窑。

  陆公三连体窑,是和睦村最古老的土窑,是早年陆家三兄弟协力建造的,每人一座,便于互相支持与帮助,此窑一直延续至今,尚在使用之中。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