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陉矿区衣着习俗:耐劳苦 尚节俭 讲实惠

2017-01-23 15:03:13 来源:中国小康网 作者:落薰 责任编辑:任燕萍 字号:T|T

       民国后至新中国成立前,为了穿着系扣方便,男子开始穿对襟布衫。相应的也就有了对襟的褂褂儿(无领)、棉袄。另外,在冬天,人们均习惯用1寸左右宽,2尺半长的黑色绑带将裤腿的下端缠扎,以求避风防冻,俗称“绑腿”。贫苦的也有用布条或麻绳绑腿的。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矿区一带始有了缝纫机,结束了以往用手工缝制衣服的历史。人们改穿对襟褂的多了起来,并开始流行制服(列宁装、中山装)和西式裤子。妇女夏季有穿褶子裙、筒裙(俗称布拉吉)、旗袍的。男青年逐步流行衬衣、背心、汗褂、裤衩,内衣由洋布缝制改为买针织品,绒衣、绒裤代替了夹袄、夹裤。经济好的开始穿毛衣、毛裤。布料以机织布代替了土布,由市布、斜纹布发展到哔叽、华达呢、春芙妮、灯芯绒(条绒)、平面绒(灰灰绒),由棉质布演变到化纤织物的人造棉、的确良、涤纶及混纺布等。

       60年代末至80年代初,青年男女和中年人喜欢穿军便服和中山装,布料以的确良、涤卡为主。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人们穿着不再是“将就穿戴”,而是“讲究穿戴”。服装的款式开始趋向多样化,更注重于身着的美感。中青年男子内穿衬衣、系领带、外穿西服或夹克衫、休闲服,下衣多穿筒裤、喇叭裤、老板裤、牛仔裤等;中青年女子服装更是多变,有蝙蝠衫、水裤及各式裙子(长裙、一步裙、超短裙、旗袍裙)等。冬季,男子流行皮夹克、皮飞行服、或呢子大衣,女子流行高档皮衣、风雪衣。

       进入21世纪后,人们在着装上紧跟时代潮流,款式追求个性化,面料追求舒适感,色彩追求协调搭配。(落薰)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