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都文港:底蕴悠远 因笔而名

2017-08-25 11:13:01 来源:中国小康网 作者:顾瑛 责任编辑:邓丹凤 字号:T|T

  中国小康网“城市即文化,文化即城市”。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综合实力的体现,也是城市一张独特的脸。提升城市竞争力和凝聚力,文化不但不能缺席,而且要担当主角。

  对于不少人来说,毛笔已成为他们脑海中的历史了。不过,这也不意味着毛笔的市场就可以被忽略不计。居住在进贤县文港镇——这座江南小镇上的人们,在长达1600多年的时间里享受着制笔带来的财富和荣耀。

文港毛笔

文港毛笔

  因其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在现代社会的氛围下,文港毛笔产业被培育得更加兴旺。如今,因笔而名、因笔而兴、因笔而荣、因笔而发的才子之乡在毛笔的制作工艺和销售上,体现了文港人不断的传承与创新。

  文港毛笔的历史悠久,制作精良,有“毛笔之乡”之称。《江西年鉴》中有这样的记载:“江西营毛笔业者,因历史相沿,以临川县属之文家港人为多”。早在唐代初期,文港便已出现笔市,而生产毛笔的历史则更为源远流长,文港因而成为闻名遐迩的毛笔之乡,被誉为“华夏笔都”。

  相传在二千一百多年前,制笔技艺是由秦朝时期的咸阳人郭解、朱兴传授而来。东晋时期,书法家王羲之专用文港毛笔,因而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有“光照临川之笔”的颂赋。

  “出门一担笔,进门一担皮”,这是过去文港人的生活写照。“收皮-拔毛-制笔-卖笔、卖皮-收皮”的生产经营模式,循环往复,成为文港人生活的主要旋律。这样一种传统与精神,薪火相传,成就了文港赣笔史的辉煌。

  在文港赣笔史上,最绚烂和浓墨重彩的一章当是周虎臣笔庄和邹紫光阁。清代,文港前塘邹家人在武汉经营“紫光阁”毛笔连锁店,生意兴隆;还有名曰周虎臣的人在上海开设笔庄,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曾亲笔为其题“周虎臣”匾额,勒其制作精致御用贡笔,定期上奉朝廷。此外,文港当地亦有“紫光阁”、“文照轩”等名笔店铺。当时,文港的毛笔,不仅畅销国内,且远销越南、缅甸、日本等国家,誉满中外。

  文港是著名词人晏殊的故里,1600多年的制笔历史为这里赢得“华夏笔都”、“中国毛笔之乡”的美誉。走在文港,总能看到与“笔”相关的痕迹。镇里还有一所由当地制笔大师邹农耕建立的中国毛笔文化博物馆。

  邹农耕是江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作为中国四大名笔邹紫光的后人,邹农耕致力于毛笔制作创新、发展、改良及毛笔文化的传播研究,他筹资建设了中国毛笔文化博物馆,这也是中国第一所以毛笔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

  中国毛笔文化博物馆占地面积约20亩,建筑呈传统徽派园林风格,收集了元、明、清、民国及当代的毛笔实物,以及与毛笔生产、销售相关的物品,可以说是用实物呈现的毛笔发展史。

  依托深厚的笔文化、楹联文化,文港镇开发一系列与“笔”有关的体验活动。近年来,文港镇还加大了毛笔、微雕、礼品笔等旅游产品开发力度,旅游产品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现已成为馈赠国际友人的最佳礼品。(顾瑛)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