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人刘玉芝:四平调的传承人

2016-11-07 17:42:49 来源:中国小康网 作者:甪涵 责任编辑:王靖羽 字号:T|T

  中国小康网 金乡县四平调剧团,当地人称为“拼命剧团”,而剧团的台柱子——刘玉芝,更是让戏迷们赞不绝口。年过七旬的刘玉芝老人,有着40多年的从艺经历。上世纪50年代,她成为中国戏曲家协会会员。2011年6月,她被省文化厅批准为山东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金乡四平调的传承人。

  四平调由流行于山东、江苏、安徽、河南等省交界地区的民间花鼓演变而成,迄今只有60多年的历史。因它以花鼓为主,并吸收评剧、京剧、梆子等剧种的曲调而形成,有人称其为“四拼调”。后因其“曲调四平八稳、四句一平”的特点而改称“四平调”。

  刘玉芝出生在河南郸城。本不姓刘,生父姓于,她7岁时,被父亲送到河南商丘,跟随花鼓艺人刘汉培学戏,于是跟随师傅姓刘。8岁那年,刘玉芝就开始登台演出,之后一直随剧团到各地进行演出。

  1951年,她辗转来到金乡县,加入当时的前进剧社,随后加入金乡县四平调剧团,并在此“扎根”。刚学戏时,自己吃了不少苦头。每天天不亮,师傅就催着起床,然后到剧院里练习基本功。跑场、抬步、跑圆场。这些基本功都是靠“节约”睡眠时间练就的。

  上世纪70年代,戏曲盛行,听戏也是最受群众欢迎的休闲方式。其间,曾经一度出现群众排队购票的场面。有时候,一个晚上就把一个星期的票卖光了。这样的场景,让刘玉芝精神振奋,浑身有使不完的劲。

  梅花香自苦寒来。辛勤的汗水终于换来丰硕的果实。1954年,刘玉芝参加山东省戏曲会演,凭借《王汉喜借年》中爱姐的角色获得表演二等奖。1956年参加山东省文化局举办的第二届戏曲会演,她凭借《刘芳福借银》中的丫环角色和《小二门》中桂姐的角色,获得表演一等奖。1959年,她参加济宁地区调演大会,连夜赶排新剧目《战羊山》。随后,拉上流动舞台去济宁,因碰上济金公路整修,便绕道嘉祥,途经羊山时,在当地首次演出了《战羊山》。次日到达济宁,就直接进入了演出现场,最后获得演员奖。1960年10月,她率领剧团在济南珍珠泉礼堂为全省积极分子代表大会进行慰问演出。其间,恰巧有中央有关领导到山东视察,省领导推荐金乡县四平调剧团演出了优秀传统剧目《陈三两爬堂》,受到中央领导的现场接见,并给予了高度评价。随后,金乡县四平调逐渐成长为我省地方戏曲的优秀剧种。

  刘玉芝说,四平调和观众分开20年了,这一地方戏面临着尴尬的窘境。为了拯救濒临失传的剧种,她一直在努力。刘玉芝表示,她将参与政府振兴四平调的活动,并在业余剧团中培养新一代“刘玉芝”。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