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桥区董百根:莫道桑榆晚 为霞尚满天

2017-01-06 16:53:36 来源:中国小康网 作者:刘玥莹 责任编辑:王靖羽 字号:T|T

董百根

  中国小康网讯 综合媒体报道 董百根,男,1946年5月出生,浙江绍兴柯桥区福全镇人,群众,已退休。他是一名普通群众,年近古稀,下水救人,舍身忘我;他是一名退休教师,退休之后,发挥余热,服务他人;他是绍兴童谣爱好者,收集整理,倾力传承,留香后人。

  董百根,一名福全镇秋瑾中学退休教师。一直从事教育工作的他,退休后并没有停下奉献的脚步,以“天地补忠厚”为人生信条,积极发挥余热,展现了新时代老年人积极的人生态度。

  不畏老、勇救人,他是了不起的“真英雄”

  2013年3月2日下午2时许,他从绍兴乘公交车返家,刚走到村口沿河沿踏道边,忽见有人手拎一只水桶掉入河中,岸上还站着一个小孩(是落水者女儿)。落水者在水中拼命挣扎,此时离岸边已有2米左右。董百根老人呼救未果,眼见落水者离岸边越来越远,人命关天,情况紧急,董百根老人顾不得自己身上的衣衫,毫不迟疑急忙跳入刺骨的河水中。他快速靠近落水者,用一只手牢牢抓住落水者的外衣,竭尽全力全力托起,使其头部露出水面。落水者在水中已处于无意识状态,想扭住他的手,几度挣扎,老人即将脱力但还是坚持一手拉住落水者,一手牢牢抓住岸边的石头,慢慢地将落水者托到岸边。两人在河水中浸泡着,等着过路人援手相助。相持2分钟后,幸好有一辆轿车开过,车内人员看到此情,立即下车相助,将落水者拉上岸。而此时的董百根老人全身衣服已经被初春冰冷的河水浸透,幸而踏道台阶较低,才勉强自己爬上来。

  上岸后,他冷得全身发抖,急忙回家换衣服。老伴给他泡了姜汤热茶驱寒。老伴一边催促他喝姜汤一边埋怨他:“都年近七十的人了,你还以为自己还是小伙子一个啊,自己的命不要了?万一在水中被扭住了哪还了得。”听着老伴的埋怨,董百根老师当时只说一句,“人命关天的事儿,谁见了都会这样做的。”老伴也只能默默一笑。

  这位落水者是柯岩仁让堰村的拆迁户,有轻微智障,与一外地残疾人结婚,生有一个5岁的女孩。他们母女两人这次是来兴联村王七墩投亲租房暂住的,她丈夫在厂里打工,一家人生活十分简朴。当天傍晚,落水者父母送来了礼品及一千元现金(买手机),千恩万谢再三说:“董大哥,如果没有您看见,没有您相救,我们这个家就会被毁掉了。”他的老伴在旁回答说:“做好事是应该的,谁会见死不救呢,礼不能收,况且人没事也是你们家的福气。”随即,董百根夫妇当面退还了一千元现金。村里人听说董百根老人下水救人的故事,当面见了他也会问:“董老师,你那么大年纪跳进河里,真不怕啊?”每当被这么问起,董百根老人总是郝然一笑说道:“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这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更是一名人民教师应该做的大德之事。”

  闲不住、奔波忙,他是老有所为的“大忙人”

  工作时,董百根老人是一个认真负责的好老师,退休后,他也闲不住,积极参加了许多社会活动,说是要为儿孙辈做好表率。退休后的几年里,董老师主动请缨,先后参与了“日军侵入福全境域时的人口伤亡及财产损失的调查”“绍兴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工作”“绍兴县文化普查工作”“《福全镇志》的编写三次修改校对工作”“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绍兴县志》1990-2013续写福全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等。几年下来,大家都知道董老师,不仅文化素养高,而且做事情又负责认真,所以福全镇里有什么活动都第一想到找董老师帮忙,镇文化站组织的五水共治才艺秀表演、镇文联开展的剪纸联谊会、镇关工委组织的五老讲师团活动等都有董老师辛勤忙碌的身影。

  修家谱、出小报,他是和睦邻里的“好邻居”

  盛世修家谱,乃是一件子孙传承意义非凡之事,但众所周知,修家谱费事费力并不容易,董百根老人修的还不是自家的家谱,而是邻居家的。2013年6年,有一个王姓的邻居邀请董老师协助编修王七墩三槐堂王氏老四房五代简谱。董老师二话不说欣然答应,但是事情做起来真是困难重重,邻居手上只有部分先人的生卒纸条,而近房叔侄人数又多,董老师又是印表格,又是奔走图书馆、上网查询,再翻阅有关谱牒编修程序及文刊,又挨家挨户地与人交谈收集到本族先人与现有人员的资料,董老师花费半年时间整理、编撰,邻居家的简谱才得以完成,董老师把它打印装订成册,分发到每房每户,王氏邻居十分感激,对董老师连声感激。

  董百根老师从2008年开始在自家门口挂起一块家庭黑板报。他坚持定期出报,小报内容也是十分丰富,有宣传孝德,宣传家风家训;有结合传统节日猜谜、教授四时节语;有教给邻里小孩子们顺口溜及识字纠错;有时也摘抄一段事新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这块黑板报一直坚持了8年,现在很多村民都成了董老师小报的忠实粉丝,经常会来董老师的小报前看一看、论一论。

  倾全力、教童谣,他是绍兴童谣的“传承者”

  从教室岗位退下来的董老师心中总是系着孩子们,一心想着要为下一代再做点什么的他想到了绍兴童谣。绍兴童谣,有一定的格律和韵脚,能哼能唱,可玩可动,用地道的绍兴土话,以口口相传的方式得以流传,易学易记,朗朗上口,深受儿童的喜爱,并且它能直接反映当时当地的民风民俗,有趣味,能互动,流传广泛,可以说绍兴童谣是绍兴人民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为了将现在渐渐淡出的绍兴童谣继续传承弘扬下去,董老师倾注全力投身到绍兴童谣的收集整理工作中去。这些年,他身边常配小本子、卡片,走到哪就记录到哪,通过互动性收集,提示性收集,对不同群体的对象的收集,向周边老人和家人的收集,反复记忆通过认真整理,目前已收集到绍兴童谣二百余首,分门别类,打印成册。董老师家门口的一块“家庭黑板报”,成了他传授绍兴童谣的好地方,每书写一首,供家人孙辈等邻居小朋友认读,用绍兴方言口口相传,小朋友们有着浓厚的兴趣,一学就会,一会就背,稍作指导,即能互动。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绍兴童谣,2015年11月,董老师在绍兴市非遗馆内,参加了绍兴童谣现场录制,用绍兴话传唱绍兴童谣。2016年端午节,在市非遗馆的支持下,董老师制作200个绍兴童谣红包派发给市民,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董老师说,这些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绍兴童谣是民间文化,它以特殊的方式见证了历史,传承了文化,我们有责任把它记录下来,留给后人。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董百根就是这样一位老人,一位不断发挥自己人生价值的人,一位受人尊敬的人。“我已是年过七旬的老人,虽不能为社会作多大的贡献,但我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老人一番朴实无华的话语,道出了一名退休老教师对事业、对生活的一腔赤诚。(刘玥莹)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