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平:创业成功带领乡里致富 被称为乐安县第一牛人

2017-12-21 11:44:55 来源:中国小康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邓丹凤 字号:T|T

  中国小康网 多年前,一个涉世为深、满身冲劲的小伙子,为了自己的梦想,从此踏上了困难重重的漫漫创业路,他将自己的满腔热情,献给了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他将艰难困苦自己扛下,将幸福安康带给了家乡的父老。在自己致富的同时,组织成立了乐安县王氏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动了一方群众共同致富,他就是被誉为乐安县第一“牛”人的王志平。

  从小立志成才

  王志平1984年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8岁时,一边上学,一边利用早晚的时间帮助家里放牛。在那个年代,在王志平的家乡,农村每家每户都有牛,农田的耕作都是靠牛来完成的。

  王志平兄弟姐妹4个,小时候因家里穷,连一件新衣服都没穿过。为了改变这种贫穷的现状,从小他就心里发誓,长大后一定要用自己的双手,让家人过上幸福的生活!

  随后,他和农村所有小孩一样,按部就班读完小学、初中、高中。2001年,他报名参军,在部队,练就了他坚毅不拔的性格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从部队转业后,便开始跑运输,自己买了一辆货车,帮助当地的老板拉木材跑浙江。那时效益很好,3天一来回,可以赚到1000多元运费,这在当时是一个不小的数字,这样一干就是一年半。

  从跑运输赚了第一桶金后,王志平利用帮助别人送木材的机会,也认识了一大批在外地经营木材的朋友,于是,他毅然改行,办起了木材加工厂。乐安是个林业大县,拥有丰富的林业资源。于是,在木材加工方面,他又赚了个盆满钵满。后来,他的木材生意也大不如前,于是,善于经营的他看准门路,决定养鸡。

  说干就干,很快,王志平建起了一栋鸡舍,开始尝试办养鸡场,养了10000多只鸡。当时由于他没有饲养经验,没有做好鸡的防病免疫工作,再加上禽流感,当年年底,鸡场的鸡成批死亡,当年一分钱没赚到,反而亏了80000多元。

  在经历了这场挫折后,王志平并没有退缩,认真总结了第一次失败的教训,他意识到要有效防范养殖风险必须从以下三方面着手:一是要掌握科学的养殖技术;二是要走规模化养殖的路子;三是要及时掌握市场动态。之后,王志平订阅了多种养鸡书刋,与县、镇兽医技术人员保持经常联系。此后,养鸡场在王志平的精心经营下,效益越来越好,规模越来越大。王志平的养鸡场真正走上了科学养殖,规模养殖的良性发展轨道,不仅将第一次亏本的80000多元钱赚了回来,还赚回了10多万元。

  乐安县第一牛人

  2008年,王志平对市场进行了调研,发现本地吃牛肉的人很多,牛肉的价格也不菲,当时每斤35元。而且总供不应求。王志平把人工工资、养牛成本等等一一计算了下,觉得有很大的利润空间,于是决定改行养牛。

  王志平认为,“家乡山清水秀,空气新鲜,建一个生态养殖场,优选品种,自繁自养,给消费者提供绿色健康的牛肉,前景一定不错。”

  最初,王志平在山上租了几栋百姓闲下来的老屋做牛圈。买了36头黄牛试养,他以为养牛,只要把牛放到山上就会长,很简单。可是,事实却给王志平上了一课,由于他是采用传统的养牛方法,牛的育肥周期长,饲养方法不科学,牛就是不爱长,特别是冬季更是不长,出栏一算账,几乎没挣钱。王志平失眠了,他想,养牛发财的路子肯定没错,那么,问题出在哪了呢?他百思不得其解。于是他向书本请教,这一查资料,王志平觉得自己原来的想法是多么单纯,原来养牛也有那么多自己没听过的名词,什么酒糟育肥啦,什么微生物发酵啦,什么纤维、氨基酸、蛋白质的比例啦,适合生长的温度等等。一遍弄不懂,他就两遍三遍反复地学,认真地做记录。每天不管多忙多累,勤奋好学的他从没间断收看中央电视台农业频道的节目,同时通过互联网学习养牛方面的新技术、新经验。不断的学习、摸索、实践,他逐渐掌握了养牛的全套技术,对牛圈防疫、消毒、饲料配比、营养搭配等日常管理得心应手,养殖中的常见病和突发病他都能自己处理了。

  王志平像一个饥饿的人见到了面包一样,拼命的咀嚼和吸收有关养牛的知识。他不但学习书本上的养牛知识,还走出去到养牛成功的地方参观考察,凭着他的执着,终于掌握了科学天然放养的方法。

  “我们的牛全是在山上天然放养,不吃任何饲料。所以牛肉的味道也特别好。”王志平说,

  经过王志平的科学经营管理,他的养牛场不断壮大和完善,现在他的养牛场已经发展成为存栏500多头的乐安县最大的养殖场,成了乐安县名副其实的第一“牛”人!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