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碑刻铭文:展示了一千多年的艺术风采

2017-09-28 11:07:42 来源:中国小康网 作者:李菲 责任编辑:王靖羽 字号:T|T

  中国小康网  在保定境内,发现的战国以来碑刻铭文数量浩繁。出土的燕国器物上的铭文,是保定境内发现的古老书法作品。定州北庄子汉墓出土的石刻,多是识字的工匠刻在上面的文字,虽然称不上有多么高的艺术性,却是当时文字形态的真实表现,为汉代文字从篆书到隶书的演变提供了实物资料。出土于定州八角廊汉墓的汉简字体结体工稳,意态舒和,表现出汉隶蚕头雁尾的典型形状。被称为第一魏碑的《皇帝东巡之碑》,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在保定一带活动的见证,书法家认为,碑上刻字是八分体,已经不是汉隶气象。

  在北岳庙的碑林中,保存下各时代大量珍贵碑刻。立于武平五年(574年)的邸珍碑,其书方峻严整,意态舒展,兼具隶意,但用笔多作楷法,隶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体态方面。立于唐开元二十三年(735年)的《北岳神庙碑》,碑文书字势横扁,点画丰腴,是盛唐隶书的实证。立于北宋皇祐二年(1050年)的《大宋重修北岳庙记》,由韩琦撰文并书丹,书取法颜真卿,明王世贞《弇州山人稿》中说:“碑刻亦称是魏公所书,全法颜平原而时露柳骨,锋距四出,令人不可正视,公之受遗二世,以身系轻重,此亦可窥一斑矣。”刻于元皇庆二年(1313年)的《大元朝列大夫骑都尉弘农伯杨公神道碑铭》,由赵孟頫书丹,笔画亦瘦硬清健,多唐人笔意,可称是赵书向圆转书风过渡的代表性作品。

  保定莲池碑刻亦称大观,收藏的历代碑石140余通(方),包括了唐、宋、元、明、清各代以至民国时的作品,从唐开元二十八年(740年)《田琬德政碑》开始,至1986年《张裕钊、宫岛大八师生纪念碑》止,时间跨一千多年。展示了不同时期、不同书法家的艺术风采。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