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山社火:源自中原地区社火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9-06-15 16:48:36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九久 字号:T|T

  中国小康网 本溪明山社火源自中原地区社火,是一种古老的民俗活动。中原社火种类繁多,流传于本溪的是“走社火”,因社火表演者的手中以十八般兵器捉对厮杀,因而也被称为“武社火”、“打武场”。1986年,经过本溪市群众艺术馆民族民间艺术集成普查组普查,并据《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辽宁卷》“武秧歌”(社火)篇记载,本溪明山社火“最晚于清末既已流传,至于它的上限则不会超过乾隆、嘉庆年间。”作为中原民间文化的社火传至本溪,应与清初的移民政策有关。当时大批关内移民来到本地,加之本溪太子河流域为河运通道,经济繁荣,是关内移民和中原商贾聚集之地,随着经济活动的活跃,中原文化必然传播至此,这应是中原民间社火流传到本溪的原因。

  流传于本溪明山区的“武社火”,传承于崔氏家族,据崔氏族人,本溪明山社火第四代传人崔恩桥(73岁)说:“家传社火受满族八旗校军场练兵影响,后人在传承中又加入了戏剧的武打角色,逐渐形成打武场的风格。”在2007年、2008年本溪市秧歌大赛上,明山社火都获得了表演金奖。据明山社火队队长崔恩军说“家传的社火,只传承于家族内,从不传外人”。现表演的剧目有《三英战吕布》、《大战金兀术》、《夜战马超》、《大战寒江关》、《穆桂英大破天门阵》等。

  本溪明山社火在2008年5月,经本溪市政府批准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年年底,成功申报“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2010年又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