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的集贸市场:促进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

2019-08-14 13:12:55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 作者:魏晓倩 责任编辑:王靖羽 字号:T|T

  中国小康网 解放前,细河区没有商业网点,农民买生活必需品要到邻近集市。解放初期,在人口绸密的大村兴办起小型的供销合作社,资金由农民筹集,当时只能经营粮食、少量的生活日用品和简单的生产资料,到1954年建起lo个小供销合作社,经1955年整顿,合并为四合、韩家店、长营子、水泉4个供销合作社。1959年成立细河区供销社。30多年来,区供销社系统在“发展经济、保障供给”方针的指引下,沟通城乡物资交流,不断发展壮大。1987年3月,区成立供销经理部。到1988年,区联社机关编制14人,设有财会科、业务科、劳资科和办公室。成立4个批发部、17户农副产品(废品)收购站、3户饭店、5户商办工业、4户基层供销社、37个零售网点,全系统有职工495人。全年商品购进总值1671万元,销售总值1989万元,库存商品515.5万元,利润负5.3万元,自有资金160.7万元,社员股金5.9万元,经营商品达2800余种。其中,生活资料中的电视机销售520台;生产资料中的化肥24357吨,农药1209吨。

  细河区从1972年开始在四合、韩家店建立以销售农副产品为主的集贸市场,由于“文化大革命”推行“左倾”路线,市场贸易活动冷冷清清,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集市贸易又获得新生。1984年又开设了长营子牲畜和综合贸易市场,1988年集市贸易成交额达540万元,促进了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魏晓倩)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