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兴福:“铁岭拂尘”的第四代传承人

2019-07-16 11:01:44 来源:东北新闻网 作者:张冠 责任编辑:王靖羽 字号:T|T

“铁岭拂尘”是辽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民间手工艺制品之一,是铁岭王氏家族家传的拂尘手工编制技艺,有着一百多年的制作历史和传承;“铁岭拂尘”制作技艺属传统技艺类别,在2015年5月被列入铁岭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铁岭市银州区的民间手工艺人王绍增、王兴福父子分别被确认为“铁岭拂尘”制作的第三代、第四代传承人,王兴福建立的“铁岭拂尘文化研究工作室”同时被命名为“‘铁岭拂尘’传承基地”。王兴福作为“铁岭拂尘”制作技艺的第四代传承人,对于“铁岭拂尘”项目被列入铁岭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倍感自豪和振奋。

  一、“拂尘”及其用途

  拂尘,又称拂子、尘拂、尘尾、云展,俗称“蝇甩子”;源于中国古代东汉,发于魏晋,兴于元朝,盛于明清,是一种于手柄前端附上兽毛(如马尾、麈尾)或丝状麻布的手工艺品。是将马尾、兽毛、麻等编织扎成一束,再加一长手柄,一般用作扫除尘迹或驱赶蚊蝇之用,是一种凝聚民间手工艺智慧的精美艺术品。

  拂尘在中国古代是用以掸拭尘埃和驱赶蚊蝇的器具;后来,发展成为是中国封建时代皇室卤簿仪仗之一,按等级各有定制;不但是道教、佛教的一种法器,也是道教武术的一种防身武器。其中“武当拂尘”就是一种武术套路,主要方法有上抽、下扫、甩摔、里缠外绕、盘绞挑抖等,除具有健身防身的作用外,亦有很高的表演价值,能收能放,演练时不受场地大小限制。

  俗话说:“手拿拂尘不是凡人”,在道教中有拂去尘缘超凡脱俗之意。拂尘是道士在道场中常用的法器之一,也是道人外出云游随身携带之物;神话中的太上老君、太乙真人、八仙中的吕洞宾及七仙女,皆以拂尘壮其神威,仙风道骨油然而生。道人还将其演变成为一种防身软兵器,为中国道教增添了无穷的历史文化魅力。

  拂尘还是中国佛教的法器,象征扫去烦恼。禅宗以拂尘作为庄严具,住持或代理者手执拂尘上堂为大众说法,即“秉拂”。因此,拂尘是佛教说法的表征。戒律中允许比丘执持拂尘,以拂除蚊虫的侵扰。

  《辞源》载:“拂尘,拂子也,所以去尘及蚊虫者。古用麈尾为之,今多用马尾。”《宋书·乐志》载《白纻舞歌诗》中有“质如轻云色如银。袍以光躯巾拂尘”之句。古代通俗小说《镜花缘》中亦有“忽见远远来了两个道人,手执拂尘,飘然而至”句。

  总之,拂尘集多种价值于一身。拂尘可以把身上的尘土及时地拂一拂,所以在民间,拂尘又叫“甩子”,具有清洁的功能。拂尘还具有养生益智、祛病健身之奇效,故为历代佛、道、儒之所用。后来,成为封建王朝为皇帝扫凳子的工具。拂尘从实用的驱赶蚊虫到成为道教、佛教法器,从道教武术的器具到皇家卤簿仪仗之一,从民间的生活用品到装饰起来成为一种艺术品收藏,可谓雅俗共赏。

  二、“铁岭拂尘”制作技艺的形成及传承

  铁岭王氏家族家传的“铁岭拂尘”制作技艺,始于王兴福的曾祖父王来会、曾叔祖父王来选兄弟二人,为“铁岭拂尘”的第一代传承人;从王兴福的祖父王世庆开始,“铁岭拂尘”的名气越来越大,王世庆为“铁岭拂尘”的第二代传承人。

  王兴福的父亲王绍增老人是“铁岭拂尘”的第三代传承人。王绍增说:“我和我父亲(王世庆)学习编的拂尘,并没有如今这么好看。我儿子(王兴福)在继承老传统的基础上,添加了他自己的想法,包括改进拂尘头的花色,采用葫芦形、锥子形拂尘杆,在拂尘杆上刻字画、雕花,加上拂衣等等花样,又在拂尘杆上落上‘铁岭拂尘’的款,他让传统的拂尘又焕发了新生机。”

  王兴福说,“从小就是看着爷爷(王世庆)制作拂尘长大的,到现在已经有近四十年了。”他后来开始跟父亲(王绍增)学习制作拂尘,怀着对拂尘的特殊感情,不断研究拂尘编织技艺,为拂尘融入了很多艺术元素,赋予了更多更新的文化内涵。如今,经过百年有序传承的“铁岭拂尘”制作技艺,已经传承到了王兴福家第五代人王琦手中。

  三、王兴福和他的“铁岭拂尘”

  王兴福,铁岭市银州区人,1959年1月出生于铁岭县李千户。在祖父、父亲的影响下,自幼喜欢工艺美术品制作,现在从事拂尘制作和葫芦烙画。系辽宁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会员、铁岭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理事,铁岭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系铁岭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铁岭拂尘”项目传承人。其拂尘和葫芦烙画作品多次在全国和省、市工艺美术作品展会上参加展览并获奖。王兴福秉承传承、创新和发展的理念,虚心学习、认真探索研究,拂尘制作技艺日益成熟,并且超越了前人,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做工精致、样式新颖别致,各具特色,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王兴福编制的“铁岭拂尘”,不但保留了拂尘制作的传统技艺,而且融入了更多更新的现代艺术元素,即有实用性、整体性,又有观赏性、艺术性,具有宝贵的收藏价值。

  近几年来,王兴福四处游历,对各地的拂尘作品进行学习、考察、研究,在保留传统技艺的基础上,融入更加先进的制作工艺,创编出了许多新的花色和式样,编写了《拂尘编制工艺的八步走》材料,图文并茂地介绍了拂尘编制过程中每一步的要点、手法、技巧和注意事项。纯手工制作拂尘的原材料要求很高、编织的过程很费工时,需要对原材料进行脱水、消毒、去异味。王兴福能够用各种颜色的天然马尾毛编制拂尘,他制作的拂尘有白色、枣红色、棕色、黑色,以黑色的居多;他还将黑白两种颜色巧妙地搭配在一起,制作成赏心悦目的工艺拂尘,令同行刮目相看。特别是他编制的“多彩大拂尘”长达1.75米,还有“五彩拂尘”等多次参展获奖,在业内产生了深刻的反响。他的拂尘不仅有自己独创的“拂衣”,更有选料和制作都十分考究的“拂尘杆”。王兴福为拂尘编的“拂衣”,一招一式中尽显一个传统文化艺术传承人的风采。拂尘杆的木质、颜色也很讲究,每个拂尘杆都要有不同的图案,古色古香很受人们喜欢,具有很高的艺术性。王兴福还对拂尘杆的材质进行了改进,从单一的桃木变为采用红柳、黄花梨木、鸡翅木、竹子及东北地区常见的穿山针、老梨木等硬质木料。他还为拂尘杆配置了颜色各异的“拂尘穗”,增加了拂尘的美感及观赏性。经过王兴福创新后的拂尘作品,无论视觉效果还是艺术造诣,无不推动着拂尘编制工艺的创新,促进着拂尘文化的发展。王兴福编制的“铁岭拂尘”,曾经多次作为影视剧拍摄的道具,被多家寺院和许多收藏爱好者收藏;特别是他编制的紫檀马尾拂尘被电视剧《后宫·甄嬛传》剧组采用,更使“铁岭拂尘”声名远播。

  四、王兴福关于“铁岭拂尘”的发展目标

  王兴福认为,“铁岭拂尘”作为铁岭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不仅是一种凝聚民间智慧的精美的艺术品,更是王氏家族的传家宝,是自己对传统文化艺术倾心传承的全部寄托。

  王兴福为了推动拂尘文化的发展,建立了“铁岭拂尘文化研究工作室”。在王兴福的工作室内,挂着许多他亲手制作的拂尘作品。望着满墙的拂尘,王兴福满脸充满着幸福的喜悦。几乎每天都有一些“拂尘”制作爱好者登门拜师学艺。让更多热爱动手制作拂尘的人能够参与制作和传承,是王兴福最大的心愿。王兴福说,弘扬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每个人都应该去做的事情。王兴福的侄子王琦更是接过“接力棒”,成为“铁岭拂尘”的第五代传人。

  下一步,王兴福计划打造一个“铁岭拂尘展示培训基地”,让更多热爱动手制作拂尘的人能够参与制作和传承;他还想组建一支“太极拂尘健身队”,将拂尘与太极拳结合起来,推动人们的健身运动,发挥拂尘的应用价值和社会价值;充分利用铁岭市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旅游资源,把“铁岭拂尘”打造成铁岭旅游纪念品之一,让“铁岭拂尘”成为铁岭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旅游品牌,力争让“铁岭拂尘”成为铁岭市一张儒雅的文化名片,为推动铁岭的经济、文化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张冠 系中共铁岭市委党史研究室副调研员)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