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波布依族傩戏 中国戏剧的活化石

2016-07-11 13:55:46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王靖羽 字号:T|T

  拜三界公爷戏目

  “傩”源于古老的傩祭,是一种准宗教行为,“傩戏”孕育于宗教文化的土壤之中,直接脱胎于傩祭仪式,形成于唐宋,是多种宗教文化相互渗透、混合的产物。我国傩戏分布较为广泛,各民族都有差异,各有特色,被誉为“中国戏剧的活化石”。荔波傩戏主要有汉傩和布依傩两种,其中以布依傩最为盛行且独具特色。

  荔波布依傩戏于元末明初传入境内,当时由广西河池地区思恩县(今环江县)傩戏坛祖玉氏传授至翁昂乡,布依语称为“管桥”即“作桥”之意。翁昂最早设有巴弓寨、巴化寨、拉内寨、尧桥寨、外寨五个坛,后外寨坛师何氏授传设乡尾寨、江风寨、里外寨、拉内寨四个坛,当时翁昂共有九个坛门,每个坛门设阳师一人,祭师一人,表师一人,学徒二十至二十五人。另一支由翁昂乡的江风寨何氏传授至播尧乡的觉巩、地莪等布依村寨。后由于战争动乱和历史各个时期的社会变革,许多傩戏唱本和道具大部分被烧毁或流失。目前,翁昂九个坛门,仅剩久尾和江风两个坛门的一些唱本、道具、面具、衣物保存较好之外,其它地方仅剩一两具面具遗存于民间,其表演技艺已逐步失传。

  荔波布依傩戏的形式主要分为正戏和副戏两种,正戏以反映自然和神灵为特征;副戏则以反映历史人物和典故为特征。传入并发展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荔波布依族傩戏的正戏戏目主要有:“酬神还愿”、“拜三界公爷”、“祭三光(日、月、星)”、“祭神树”、“祭泉井”、“祭五谷”等十余个,成为了荔波文化旅游项目传演最为广泛的民间地方戏之一。

  傩文化是远古文化遗存,不仅是文化人类学的中国文本,也是民族、民俗、历史、戏剧等诸多领域研究的范本。它以神秘奇特、粗犷豪放、朴实无华的形式表现出原生性、神秘性、奇特性、粗犷性、和谐性、独特性等显著特点,显示了它是具有巨大吸引力的旅游资源,具有极其重要和非常突出的旅游功能。

  2010年,荔波布依族傩戏被列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