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廷中

2010-09-11 08:00:00 来源:柳林网 作者:网络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任廷中(1927一1948)西王家沟乡任家山村人。14岁考入离石高小,毕业后又考入晋绥民族革命第一中学(时驻临县城内)。廷中经常参加共产党领导的减租减息、合理负担、全民动员抗日救国等宣传活动,民国32年(1943)7月(时年17岁)加入中国共产党。

民国34年(1945)9月,离石、柳林相继解放,任廷中从晋绥民革一中毕业后接受党组织的分配,到离石县柳林镇担任青年救国联合会主席。

民国35年(1946)6月,中共晋绥分局决定抽调一批地方青年干部充实部队,任廷中积极报名参军,被分配到晋绥野战军独立第三旅27团政治处任联络干 事。后任新兵连政治指导员,又被派到应县武工队,去做围攻、争取和瓦解盘踞应县城乔日成土匪部队的工作。此后又连任7团、19团保卫干事。先后参加过解放 绥远清水河县城、山西右玉县城等战斗,并转战汾阳、交城、文水、孝义、乡宁、吉县等地。在解放运城、临汾、晋中、太原等战役战斗中,机智勇敢地参加前沿阵 地的宣传喊话活动,运用政治攻势瓦解敌人,每次战役、战斗结束后,又投入紧张艰苦的审查俘虏、训练反正士兵、补充部队等工作。由于工作出色,曾多次受到上 级领导的表彰和奖励。

民国37年(1948)10月18日,在太原战役牛驼寨坚守阵地的战斗中,任廷中不幸中弹牺牲,时年22岁。

1950年7月,离石县人民政府在任家山村东路旁为任廷中树碑铭文,以志纪念。刘菊初 刘菊初(1879—1954),别名安芳,字馨圃,薛村乡高红村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考入河汾中学,当年复考取山西省师范学堂优级选科,于宣统 元年(1909)卒业,取得举人学衔。

时值民族积弊、国家多难之秋,刘菊初四出奔走,大声疾呼,鼓励乡人剪发辫、禁缠足、戒大烟。对去戒烟所 戒烟者重金资助。刘不为名利所动,甘守清贫,从宣统三年起至抗战爆发止,先后执教于离石县立高级小学堂、平遥乙种实业学校、柳林铭义高小、兴县中学、离石 女子高级小学堂等处。其间曾任离石县教育会长。刘安贫乐道,治学谨严;教授循循善诱,不拘泥于古。虽几度身任校长,都长期坚持带课,亲授国文、历史、修身 等。常说:"学生不能潜心于学问者,先生教职未尽也。必乃因循敷衍一事无成。"故不仅重言教,更重身教,平日言行举止,处处树立楷模。

刘菊初不善奔走衙门,不喜趋炎附势,以此常遭地方权要排斥,只落得"席不暇暖,青毡屡易。"刘常说:"只愿出卖苦力,舌耕糊口,搏得青毡一片,日师日弟,晤对一堂,以尽天职。冀得有青胜干蓝之学生出于门墙,则予愿足矣!"

民国31年(1942),晋西北新政权成立之初,年逾花甲的刘菊初毅然到晋绥边区第四专员公署报到。此行备受苏谦益专员之礼遇,当即分配大众医院工作, 后转民族革命中学工作。其间曾任四专署教育科长。刘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因此对党在根据地施行的大政方针心悦诚服,甘愿身体力行。常说:"旧社会 尔虞我诈,争权夺利;解放区互敬互助,为国为民。事实昭著,不啻霄壤。"当时斗争环境艰苦,但心情舒畅,工作任劳任怨,从不叫苦。

民国31年 (1942)刘菊初被推举为晋西北临时参议会参议员暨晋西北行政公署行政委员。欣然参加了晋西北士绅赴延参观团,在延安受到了毛泽东等中央领导的接见。刘 心情振奋,夜不成眠,撰写了数万言参观日记,详细记载了革命圣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各方面的成就,记录了参观团受到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接见时的激动 心情,抒发了将进一步为劳苦大众服务的激烈情怀。

抗日战争胜利后,刘菊初先任解放区战犯调查委员会晋绥边区委员,复任晋绥边区第三专员公署教育科督学,同时还被选为离石县议会议员、议会副议长。其间,为筹建建新中学(后改称贺昌中学)不遗余力,并连续九年担任该校校长,为新中国的建设事业培养造就了大批人才。

新中国建立初期,老区慰问团来县,以刘菊初多年从事革命工作,积极奋斗于教育事业,特赠解放纪念章以兹褒奖。当年被选为离石县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常务 委员会副会长。1950年夏,以山西省各界人民代表大会筹备委员会委员的身份,出席了省人代会。不久被省人民政府任命为山西省立贺昌中学校长。

1952年,刘菊初以贺昌中学校长兼任离石县人民政府委员。1953年被山西省人民政府任命为离石县选举委员会委员,并被选为山西省政协委员。

1954年,刘菊初鞠躬尽萃病逝于贺昌中学,终年75岁。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