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林盘子会

2009-07-09 08:00:00 来源:柳林网 作者:柳林网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柳林盘子会”又称 “天官会会”、“小子会会”,是流行于山西省柳林县县城及城郊穆村一带的盛大民俗文化活动。活动时间为农历正月十三至二十六,以元宵节为高潮。活动期间各街巷分段轮值,张灯结彩、高搭彩盘、遍点社火,或配以秧歌、弹唱;或佐以转九曲、斗活龙,汇聚十里乡亲,载歌载舞,共庆节日,祈求来年风调雨顺。

  盘子民俗活动围绕“盘子”展开,“盘子”是一种制作非常精美的组合型阁楼式仿古建筑模型,也就是放大的神阁子,一般高约三到四米,分四角,六角,单层,双层等多种形式,其建筑材料多采用质地细密而又硬实的上等木料制作而成。这种木制的小阁楼按其自身的结构形式分设出几个甚至十几个神龛,分别供奉着天官、财神、送子娘娘、观音菩萨等。它实质上是一座不分佛道的浓缩性寺庙。

  “柳林盘子会”距今有五百余年的历史,它一般是以街坊邻居集股投资制作而成。据介绍,民国年间,柳林的盘子就不下五十余座,目前保存最古老的是清朝光绪26年穆村江曲的木刻盘子。现在柳林盘子共有200余座。

  2006年“柳林盘子会”被公布为“山西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分布区域

  柳林盘子会的活动区域集中于县城及城郊穆村一带。发源于方山的北川河、离石的东川河和中阳的南川河,在吕梁市交口镇合流,称为三川河,三川河流经柳林上青龙,注入河床温泉,泉水清澈,故称清河。每遇隆冬,河面蒸气袅袅,白雾濛濛,又称“四十里斗气河。清河流经城关(即柳林镇)和穆村一带,地势平坦,气候温润。明清时期,柳林镇店铺林立,商贸繁荣,居民穿着时髦,有“小北京”之誉。穆村镇位于柳林镇的西部,距县城柳林仅有5公里,交通便捷,商贸发达,历史上穆村的手工业极为发达,巧匠辈出,盘子艺人多出于此。

  盘子会的主要活动区域在柳林县城和穆村一带。目前,柳林有各类盘子200余座,县城约有120余座,穆村约有80余座。

  “柳林盘子会”的“盘子”是“盘子会”的核心和主要载体。“盘子”是古代“祭盘”的俗称。《唐语林》中,有一则出自《封氏见闻录》的记载:“唐大历(公元766-779)年间,太原节度使辛景云之葬日,诸道节使使人修祭。范阳祭盘最为高大,刻木为尉迟鄂公突厥斗将之像。机关动作不异于生。祭讫,灵事欲过。使者谓曰:‘对数未尽。’又停车,设项羽与汉高祖鸿门宴之像,良久乃毕。”柳林盘子,即是古代“祭盘”的一种传承。

  “盘子会”起源于古代搭棚祭神活动。明代,柳林镇商品经济发展迅速,原始的神棚不能适应民间宗教信仰活动,开始有匠人模仿唐代之“祭盘”,将民间庙宇与神像按比例缩小,精雕细刻,油漆彩绘,活峁活鞘,易装易拆易保存。这种浓缩的庙宇比用砖木修建的庙宇造价低廉,一般高约三到四米,有四角或六角,有单层或双层,内分几个神龛,供奉天官、财神、观音等神像,一座盘子就成为一处民间祭祀场所,活动场地可大可小,很受民众欢迎。到明末清初,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柳林盘子会。目前仍保存的古老盘子是清代光绪26年(公元1900)穆村沙曲的木刻盘子。日本侵华期间,盘子会冷落下来,20世纪50年代初有所恢复,不久被视为“四旧”,“文化大革命”期间,盘子的制作艺人被当作牛鬼蛇神批斗,盘子会活动停止。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盘子会又逐渐恢复活跃起来。现在,柳林盘子约有200余座。

  基本内容

  “盘子会”是流行于柳林县城、穆村一带的盛大的民俗文化活动。活动时间为农历正月十三至二十六,以元宵节为高潮。活动期间各街巷分段轮值,张灯结彩、高搭彩盘、遍点社火、彩幔遮天、旺火耀目,或配以秧歌、弹唱;或佐以转九曲、斗活龙,汇聚十里乡亲,载歌载舞,共庆节日,祈求来年风调雨顺。

  盘子民俗活动围绕“盘子”展开,“盘子”是一种制作非常精美的组合型阁楼式仿古建筑模型,也就是放大的神阁子,一般高约三到四米左右,分四角、六角、单层、双层等多种形式,其建筑材料多采用质地细密而又硬实的上等木料制作而成。它不仅总体结构合理,而且装饰工艺古香古色、精美绝伦、令人叹服,加上现代各种彩灯的装点,更显得流光异彩,绚丽无比。这种木制的小阁楼按其自身的结构形式分设出几个甚至十几个神龛,分别供奉着天官、地官、水官、财神、送子娘娘、观音菩萨等等。凡是常见的庙宇神灵,几乎全部供于一座阁楼之中。因此,它实质是一座不分佛道的浓缩性寺庙。

  盘子活动也有它的组织机构,机构中的组成人员叫纠首。纠首的多少视区域大小和盘子活动的规模大小而定,少则三五个,多则七八个或者更多。纠首由区域内的男户主们轮流出任。纠首们中还有一个为首的叫主人家,主人家的产生一般是从轮到的这班纠首中推选,负责组织管理纠首和盘子活动的所有事宜。

  “盘子会”距今有五百余年的历史,它一般是以街坊邻居集股投资制作而成。据介绍,民国年间柳林的盘子就不下五十余座,目前保存最古老的是清朝光绪26年穆村江曲的木刻盘子。现在柳林盘子共有200余座。

  主要特征

  盘子民俗是柳林地区独具特色的文化遗存,它兼有节日庆典、工艺美术、神圣信仰、社会组织等多种内涵,是柳林历史传统文化的象征。其基本特征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盘子会”是体现民间信仰的独具特色的民间庙会祭祀活动,以“盘子”为载体,将民间自然神,以及佛教、道教等众多神灵共祭一处,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趣,表达了民众祈福禳灾、祈盼丰收、祈求子女平安、发达吉祥的心愿。

  二、“盘子会”既是民间庙会文化空间,又是民俗节日文化空间,是两种文化空间的有机融合,具有典型意义。每年元宵节之际,将民间宗教的祭祀文化和民俗节日的娱乐文化集中展示和演练,敬神娱人,陶冶情操,民众乐于接受并积极参与,具有十分广泛的社会基础。

  三、“盘子”可大可小,可精可粗,根据社区的经济财力量力而为,它与固定寺庙的修建相比,具有开支小、易于集资、易于更换的优点。“盘子会”活动不受场地限制,空间可大可小,活动可多可少,社区民众可以充分参与其中。

  四、“盘子会”的组织为社区民众推举产生的社家,包括社首(主人家)与若干名纠首,社家合会共议,民主自治,诚信为本,行善积德,充分体现了民间组织的合作协调能力。社家年年更换,每家每户都可发挥作用,促进了民间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经济的繁荣。

  五、“柳林盘子会”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有创新与发展,承载着大量的民俗事项,受到新闻媒体的关注和重视,《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山西省电视台均做过相关报道;报纸、电台、电视也有很多报道,并且吸引许多中外民俗学者进行学术考察,柳林已成为一处传统文化研究基地。

  “盘子会”作为柳林特有的一种民俗现象,不仅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而且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有着突出的民族性和民众性。

  一、“盘子会”保留了华北地区特别是黄土高原以民间信仰为特点的民间祭祀文化,是以黄土农耕经济为基础,又融合商品经济发展的文化类型的典型代表,是研究黄河流域中部地区民众生活和世界观的重要依据,在民俗学研究和人类学研究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盘子会”是当地民间文化活动的“百科全书”,以“盘子”为核心和载体,保留和传承了众多民间艺术和技艺,如民间弹唱、民间传说、民间社火、民间面塑、民间工艺、民间美术等等,丰富了民众的文化生活,是研究民间艺术传承史的重要依据。

  三、“盘子会”保留了传承了民间社区组织,以每座“盘子”为核心,由一名“主人家”(社首)和七、八名纠首组织社家,负责筹集钱资、搭盘、出盘、祭祀、娱神、卸盘等活动,社家每年轮换,民主推选、民主自治,是乡土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基础之一,对社会学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四、“盘子会”具有相当的凝聚力,通过祭盘活动,娱神亦娱人的自娱自乐活动,能够化解纠纷为积怨,获得身心愉悦,增强民众团结与互助,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