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何继善:执着创新六十载

2016-08-31 09:15:30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祝惠春 责任编辑:邓丹凤 字号:T|T

  “双频激电法”,简单来说,就是将两种频率的电流同时输入地下,同时测量两种频率的电流形成的电位、振幅等。这样,不同矿产与岩石就鉴别出来了。这是何继善大学时代萌发的想法。1960年大学毕业,何继善被分配到中南矿冶学院(现中南大学)地质系任教。“文革”中,别人都不敢搞业务,何继善却偷偷带着书本跑到岳麓山上,或者躲到实验室里。因此,何继善被大家起了个绰号——“何霸蛮”。“霸蛮”是湖南方言,有着倔强、专注、不达目的不罢休之意。何继善很认可这个绰号。他说,搞科研,搞创新,就是要“霸蛮”。

  在一次赴贵州矿产资源调查中,地质队的一台“电子自动补偿仪”出了故障,当时谁也不敢修,万一修不好,就会被扣上破坏“抓革命,促生产”的帽子。何继善说,我来修。身边只有一个万用表、一把螺丝刀,竟然把仪器给修好了!从此,何继善有了操作仪器的机会,就悄悄地对仪器进行改进,把“双频激电”的想法放了进去。大山深处,日后在找矿、找油、找水中累计创经济效益千亿元的“双频激电法”,完成了它的第一次野外实战演练。

  之后,他又赴云南个旧找矿。那里的山很陡,云南冶金局在此探矿,正苦于无法解决地形因素对地电场分布的影响。此前,发端于苏联的一种叫做“坐标网转换法”的地形改正方法正在推广。但用这种方法,常常改正比不改更差。何继善敏锐地洞察到这个问题,提出了“点源电场地形改正方法”,取得突出效果,很快找到了锡矿。在1978年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上,何继善的“电阻率法消除异常干扰研究”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

  此后,他先后研发出“晶体管自动补偿仪”、“交流电阻率仪”、“高精度电提取仪”、“双频道数字激电仪”、“大功率伪随机广域电磁仪”等一系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地电场观测仪器和装备。我国地勘部门采用何继善创立的“双频激电法”,在甘肃找到了金矿,在河北找到了银矿,在新疆发现了铅锌矿,还有胶东的金矿、安徽的铜矿、湖南的有色金属……,找到的金属矿产资源潜在经济价值2000多亿元。运用“双频激电仪”寻找地下水,成功率也在95%以上。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