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八大怪”:表演诙谐活泼 场面壮观气势恢宏

2017-10-20 11:17:48 来源:中国小康网 作者:张碧娇 责任编辑:邓丹凤 字号:T|T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八大怪”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八大怪”(图片来自网络)

  中国小康网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八大怪”是河北省隆化县独有一种传统民间灯舞,形成于道光年间(1821年前后),兴盛于清末至中华民国期间,至今已一百八十多年。新中国诞生后,很快得到普及与发展,文革期间又几近灭亡。1984年以后,经过隆化县文化部门挖掘、整理、提高,逐渐成为隆化乃至河北省的文化品牌。2007年被承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隆化满族八大怪是一种民间道具灯舞。它是由八种淡水动物造型所组成。八怪有:龟(王八)、鲇鱼、螃蟹、青蛙、虾米、蜗牛、鲤鱼(女)、蚌(女)。因道具特殊,动作怪异,因此而得“八大怪”之名。“八大怪”表演套路也非常特殊。表演者将做好的怪型背在身上,伴着锣鼓点的节奏型随人而舞动。主要以:二龙出水、剪子鼓、串黄瓜架、套葫芦、龙摆舞、编拍子、王八旋窝、蚌大翻转、鱼跳龙门、王八戏蚌等队形和绝活进行表演。因“八大怪”造形独特逼真,表演诙谐活泼,场面壮观,气势恢宏,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并在各地众多的花会档目中独树一帜。(张碧娇)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