滦南县民间秧歌踩高跷:历史久远 精彩骇人

2017-03-01 11:43:54 来源:中国小康网 作者:戚晓雪 责任编辑:邓丹凤 字号:T|T

中国小康网 高跷也叫“高跷秧歌”,是一种民间舞蹈,因舞蹈时多双脚踩踏木跷而得名。高跷历史久远,源于古代百戏中的一种技术表演,北魏时即有踩高跷的石刻画像;高跷一般以舞队的形式表演,舞队人数十多人至数十人不等;大多舞者扮演某个古代神话或历史故事中的角色形象,服饰多模仿戏曲行头;常用道具有扇子、手绢、木棍、刀枪等;表演形式有“踩街”和“撂场”两种,撂场有舞队集体边舞边走各种队形图案的“大场”和两三人表演的“小场”,角色间多男女对舞,有时边舞边唱。

2006年5月20日,高跷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从过去农村流行的一般都是用两根下面带叉的树棍,两腿立于杈上,双手扶住树棍上方,借助脚的力量行走,表演出各式各样的艺术形式,或跑、或跳、或走、或扭。现在城市比较流行,农村的道具也有所改进,制成高矮不一的两根支柱,上宽下尖。宽的地方套于脚上,尖的地方着地行走,除跑、走、扭外,还发展成表演各种动作,有的技艺高超之人还翻跟头,尔后不闪不跌,稳稳站在地上。这既是一种表演艺术,又是一宗促身活动。

滦南县的柏各庄、青坨营、汪庄等地盛行。每年的正月,高跷表演者的熟练技艺,令围观者大饱眼福。踩高跷成为了滦南县的地方性、品牌特色活动,不仅丰富了期间全县人民群众的业余文体生活,同时也带动了广大群众投身到全民健身的热潮中来。

高跷秧歌精彩骇人,艺人们腿绑高跷,在音乐的伴奏下翩翩起舞,舞姿以雄健、惊险为主。仅以道具"跷"而言,分高、中、低“跷”三种。高“跷”达丈余,惊险挺拔,手能触天,多为跷队之领头,低“跷”动作剽悍复杂,花样繁多,一面大旗被跷手舞得哗啦啦直响,而且在跷上还能表演各种节目,如杂技、魔术、地方戏、武术表演等,有强烈的感情色彩,表演起来惊心动魄,多为跷队之主体。而中“跷”既有高“跷”之险又有低“跷”之“花”,为跷队中所不可缺少的部分。(戚晓雪)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