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我区如何走出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业发展之路

2020-10-21 08:00:00 来源:潞城区政府 作者:消息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旱地西红柿走俏四方

  记者 周珪喆

  又是一年金秋时,秋风吹麦浪,稻香满田间,丰收的喜悦随着金色的秋风将笑容洒在潞城大大小小的田间地头。过去的一年里,农业调产、特色种植、土地流转、成立农业合作社……潞城的农民们用自己的智慧与力量,逐渐趟出了一条具有“潞城特色”的农业发展之路。

  特色种植促增收 携手前进奔小康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产品种植是潞城农民们紧抓的一本“致富经”。

  黄牛蹄乡将乡村振兴与农业调产紧密结合,全力打造花椒、连翘、软籽石榴、小米椒、小杂粮5个千亩特色产业种植基地,带动越来越多的农户增收致富,携手奔向小康生活。黄牛蹄乡下黄村的村民王双勤一家人跟随着黄牛蹄乡千亩小杂粮特色产业种植基地,不仅让一家人摆脱了经济窘迫的困境,更是让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了起来。“今年我种了20多亩地辣椒,长势不错,亩产有3000多斤,估计能收入10万元,明年我计划再扩大规模种植辣椒,希望日子越过越好。”眼前红红火火的好日子得来不易,种植辣椒之前,王双勤一直在外地靠打工谋生,但母亲和妻子相继得病,让本不富裕的家庭入不敷出。为了能增加收入,2017年他承包了20亩地开始种植辣椒,成为村里的辣椒种植大户之一。更让王双勤高兴的是,这些辣椒全部都是订单种植,农业龙头企业提供种苗培育、田间管理、统一收购等各类服务,收购价格更是随行就市,这一系列的措施都让椒民们的收入有了极大的保障。

  店上镇温村红山油料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千亩油料作物今年也迎来了大丰收,在村民们的共同努力下,黄土地上产出了百姓的“致富油”。记者见到红山油料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爱国时,他正和附近的几位村民一起挥舞着镰刀,忙着收割芝麻,大家割杆、搬运、装车,秩序井然,一片秋收忙碌的景象。一粒粒小小的芝麻不仅让张爱国看到了发展的希望,也让当地农民实现了增收致富。张爱国是个土生土长的店上镇温村人,2015年,他牵头创建了红山油料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了温村和周边村1000多亩荒山荒地,陆续种上芝麻、油葵、胡麻、大豆等油料作物。2016年,张爱国又创办了潞农现榨油坊,购置了脱粒机、榨油机,打造出一条从油料作物种植到加工的完整产业链,开始批量生产芝麻油、菜籽油、黄豆油等,通过零售和批发,将健康无添加产品推向市场。张爱国表示,今年合作社种了一百多亩的芝麻,亩产能达到260斤,芝麻出油率能达到百分之四十,芝麻油能卖到45块钱一斤,还有油葵、油菜、黄豆和亚麻籽,油料百分之三十到四十出油率,油料所产的成品油年收入可以卖到300余万元。

  将特色种植搞得红红火火的还有产销两旺的神泉村旱地西红柿、粮食中药两不误的的史回镇柴胡中药材基地……为促进农业全面升级,狠抓农业调整,潞城各乡镇街道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的目标,因地制宜地走高效生态农业和特色种植产业发展之路,为扩宽农民增收渠道、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提供了不少新思路、新办法。

  农业合作促发展,致富趟出新道路

  近年来,根据区委、区政府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要求,立足区位和产业优势,潞城区多个乡镇、村纷纷采用“股份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以点带面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以村民们最认可的方式实现农业提质、农民增收。

  正值丰收时节,合室乡儒教村的田间地头,一片片蔬菜园红绿交织映入眼帘,辣椒、大葱、旱地西红柿……农作物长势喜人,村民们收秋热火朝天,整个田间一片丰收的繁忙景象。自去年以来,儒教村通过土地流转、集体机动地回收、宅基地复垦等方式,腾退出土地500余亩用来种植尖椒、大葱、旱地西红柿等经济作物,支村两委积极转变发展思路,通过“合作社经营管理+农户参与务工+公司市场销售”的模式,有了专业公司的加入,儒教村因地制宜发展的订单农业一举打通了产供销的发展瓶颈。儒教村村委主任杨海军介绍到:“全村闲余劳动力在农闲时间来合作社进行栽苗、除草、采摘等田间管理,就可以增加2000余元收入,仅采摘一项,每人每天采摘100~120斤就能收入1000多块,村集体也可增加5~6万元。”

  在距离儒教村10多公里的合室村鑫熬兴种植公司也是一派忙碌景象。眼下正是大葱收获的季节,工人们正忙着将采摘下来的大葱剥皮,成捆,装车,好不热闹。近年来,鑫熬兴种植有限公司大力发展大葱种植项目,将村民的土地承包后统一进行大葱种植,同时全部引进新、特、优大葱新品种,打破传统田间管理模式,实现机械化种植,全力带动合室乡周边村庄调整产业结构,吸引周村的群众参与大葱种植,共同走上郁郁“葱葱”的脱贫致富奔小康之路。鑫熬兴种植有限公司经理孙兴旺表示:“贫困户将土地承包给我后,在我这打工。一年也能挣到一万几。脱贫的标准早已翻倍。”截至目前,全乡已形成大葱5000余亩、谷子3000余亩、扫帚1000余亩、马铃薯2000余亩、尖椒600余亩的种植规模。

  辛安泉镇也结合实际“量体裁衣”,以创建绿色乡镇为目标,在南马村大力发展绿色有机旱作农业,线椒成为主打产业。南马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采取“公司+股份合作社”的模式重点自主经营发展辣椒、蔬菜特色种植基地。村集体以流转土地和人工入股与长治市兴农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合作,由公司提供种苗、技术和市场服务,通过绿色有机操作实现了辣椒基地每年亩产成品椒3500斤,市场均价每斤1.5元,实现了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年增收10万余元。同时解决了本村和周边村庄闲散劳动力务工,种植和采摘季日均解决务工人员150余人,解决贫困户务工30余人。

  如今的潞城正以实施脱贫攻坚和农商协作战略为契机,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积极探索新道路,促进土地集约规模经营,多措并举做好产业结构调整和土地流转,在现代农业发展、农民增收致富和农业产业化的道路上齐头并进。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