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评剧:内容通俗化 形式民族化

2017-03-06 22:22:49 来源:中国小康网 作者:郭海英 责任编辑:王靖羽 字号:T|T

  中国小康网 唐山小山位于唐山市路北区,唐山是“评戏”的发源地,小山则是评剧生成的沃土。评剧,我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曾经被周总理封为全国第二大剧种。在华北、东北及其他一些地区流行很广。

  评剧1909年左右形成于唐山。习称“蹦蹦戏”或“落子戏”,又有“平腔梆子戏”、“唐山落子”、“奉天落子”、“平戏”、“平戏”等称谓。1935年蹦蹦戏在上海演出时,因为上演剧目多有“惩恶扬善”、“评古论今”的新意,采纳名宿吕海寰的建议,改称“评剧”。1936年白玉霜在上海拍影片《海棠红》时,新闻界首次把“评剧”的名称刊载于《大公报》,从此,评剧的名字广泛传播于全国。

  清宣统元年(1909年),王永富在小山西下坡建成“永盛茶园”(由其子王凤亭经管),邀请成兆才、任连会等人的“京东庆春平腔梆子班”首场演出。自此,“庆春班”以永盛茶园为固定演出场所,在小山落脚,开始对剧种的全面创新。经过不断改革与尝试,一个有代表性剧目(《开店》、《杜十娘》、《花为媒》),有代表性演员(成兆才、金菊花、月明珠),有代表性风格(平腔梆子板腔体音乐)的崭新剧种,终于在小山永盛茶园初步形成(时称平腔梆子戏,1920年后称为“落子”,1935年定名为“评戏”)。平腔梆子戏形成伊始,就以内容的通俗化,形式的民族化、大众化,艺术风格具有冀东特色,受到了唐山工人、商店店员及市民各阶层的欢迎,显示了特有的生命力。(郭海英)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