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拉特中旗:特色产业鼓起贫困群众“钱袋子”

2020-07-10 00:00:00 来源:乌拉特中旗人民政府 作者:分享到0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特色种植 

  近年来,我旗紧盯群众增收这一关键,把产业扶贫作为提升脱贫质量、防止返贫的重要举措,立足旗域实际,提出构建“十大扶贫产业链条”,以传统养殖业为基础,积极培育特色产业,深入实施“一村一品、一村一特、一乡一业”产业推进行动。通过加大产业扶贫资金力度,重点实施产业扶贫项目,逐步构建产业体系,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产业扶贫新模式,使扶贫产业有序推进、健康发展。

  集体经济不断壮大 扶贫产业健康发展

  夏日的山间,清风吹拂,阳光下的温室大棚银光闪闪,犹如一片银色的海洋。楚鲁图村村主任张凤岐如往常一般,来到巴宏塔种植基地,查看芦笋的长势。他轻轻扒开浮土,找到一个个正在悄然萌动的白嫩芦笋芽儿后,脸上是掩饰不住的笑意。

  “现在正是芦笋苗的生长期,已经长到一人高了。到10月份的时候,收割了芦笋苗,芦笋就会破土而出。”张凤岐说,“你可别小看这些芦笋,到了丰产期,它们一年平均亩产量有1000公斤,每亩收入大概1.5万元。这可是以后我们村集体收入的重要来源,更是村里贫困户们脱贫致富的希望。”楚鲁图村所属的石哈河镇是典型的丘陵干旱地区,这里常年干旱,靠天吃饭。曾经很长时间内,人们的生活就如同家乡光秃秃的山头一样,贫困而黯淡。

  改变,源自村里打造的芦笋种植基地。2018年7月,石哈河镇党委政府捆绑20万元扶贫资金,对楚鲁图村38.5亩集体温室进行了升级改造,引进种植芦笋。第二年11月,楚鲁图村种植的38.5亩的芦笋迎来采摘期。“38.5亩芦笋总产量约8000公斤,收入22.4万元。除去开支,村集体增加了5万元的收入。在这5万元里,我们给村里的12户贫困户进行资产收益分红,每户800元。”据张凤岐预计,今年的产值至少翻一番。翠绿的芦笋像一个个充满希望的火炬,从楚鲁图村出发,向该镇双盛美村、石哈河村、格日楚鲁村传递。目前,石哈河镇的芦笋种植面积已达168亩,成为全市芦笋种植面积最大的乡镇。

  乌拉特中旗是自治区33个牧业旗、19个边境旗市之一,属自治区级贫困旗县。由于特定的地理位置与特殊的环境、气候,边境牧区草原生态脆弱,山旱区十年九旱,灌区土地盐碱化严重,农牧民投入大产出少。产业扶贫措施单一、基础薄弱的问题,是该旗绕不开、躲不过的大事难事。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我旗直面难题,集中政策、资金、技术等要素,拿出更多“硬招”闯关夺隘。18个专项推进工作组和12个帮扶工作团分工合作,各司其职;146名驻村扶贫工作队员精准驻村,扎根基层;624名处科级领导干部与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同心同德,披荆斩棘。全旗上下齐心,拉开架势构建产业体系,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产业扶贫新模式。立足旗域实际,我旗提出构建“十大扶贫产业链条”,以传统养殖业为基础,积极培育特色产业,深入实施“一村一品、一村一特、一乡一业”产业推进行动。2016~2019年,全旗累计投入产业扶贫资金1.33亿元,在全旗12个苏木镇场61个有贫困人口嘎查村实施种植业、养殖业、林果业、加工业、光伏、电商、资产收益等产业扶贫项目201个,扶植产业化扶贫龙头企业、涉农涉牧专业合作社10个,培育扶贫产业园12个。

  特色种养百花齐放“一村一品”遍地开花

  按照“旗有龙头企业、苏木镇有主导产业、村有集体经济、户有增收项目”的布局,乌拉特中旗探索实施企业+基地+贫困户、致富带头人+合作社+贫困户、企业带大户、能人带贫困户、协会带种植户模式,形成产业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让贫困户成为产业项目的参与者、受益者,彻底甩掉“穷帽子”。今年以来,为有效应对疫情对扶贫工作的影响,中旗还组建了两个产业扶贫技术服务专家组和8个产业专家组,向各苏木镇、嘎查村增派了产业发展指导员,并从全旗1025名贫困人口中遴选200人纳入全程免费的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育计划,制作了《2020年乌拉特中旗精准扶贫技术培训线上培训教材》,开展贫困户、贫困嘎查村“点对点”技术指导,有力地保障了全旗扶贫产业健康发展。德岭山镇1800亩订单辣椒、1000亩订单红薯,石哈河镇420头肉驴,呼勒斯太苏木575亩红树莓,海流图镇156栋高标准日光温室大棚,乌加河镇的藏香猪,巴音乌兰苏木的蒙古马,甘其毛都镇的驼鸟……如今的乌拉特中旗,特色种养百花齐放、“一村一品”遍地开花。

  为拓宽特色产品的销售渠道,我旗在传统销售体系的基础上,借助互联网和大数据东风,助推当地农副产品直接进入消费者手中。利用少数民族发展资金项目,建成电商扶贫站点80个,覆盖11个贫困村。通过举办电商年货节、海流图镇品桃会、石哈河镇电商扶贫展销会、青创大赛与短视频比赛等活动,为农产品拓宽销售市场,带动农牧民增收致富。2018年以来,电商扶贫站点交易额突破3000万元,占全旗电商交易额的10%。如今,一个个扎根基层的特色“小产业”,托起了贫困户的致富新生活。全旗87个嘎查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5万元以上;全旗2042户4688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摆脱经济上的贫困,人均纯收入由2016年的5174元增加到2019年的12604元,年均增幅35.9%。星星之火,熊熊燎原,势不可挡。眼下,我旗的贫困群众正搭乘着特色产业“专列,驶向小康之路。(通讯员 梁震英 文/图)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