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斯尔庙:蒙古《格斯尔学》蒙古地区遗留下来唯一一座庙

2019-04-25 19:47:15 来源:巴林右旗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九久 字号:T|T

  位于巴林右旗北25公里处,是蒙古《格斯尔学》里在蒙古地区遗留下来的唯一的一座庙。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一年(1776年),是由我旗第八代札萨克多罗郡王巴图所建。整体建筑由格斯尔大殿、格斯尔神像、格斯尔文化中心以及环境绿化等四个部分组成。

  庙内塑有身着战服、手持刀刃、牵着骏马、叱咤风云的民族英雄——格斯尔的石膏塑像,栩栩如生,再展神威,续说着那百年不衰的壮歌……人民为感激格斯尔大汗降妖造福于草原,每年农历五月十三到格斯尔庙祭祀。届时,附近牧民们带上羊乌叉、黄油、奶豆腐等前去祭祀,以祈求大汗保佑草原兴旺、风调雨顺。

  格斯尔文化是巴林草原蒙古族民俗文化旅游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巴林草原书香文化起点,流传至今,是巴林草原文化的重要支脉。近年来,随着巴林右旗大力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挖掘和抢救工作,在发展旅游文化产业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尤以格斯尔文化最为显著。2008年,巴林右旗正式被国家命名为“中国格斯尔文化之乡”,2009年《格斯尔》史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10年由巴林右旗投资100多万元,录制完成的长达100小时100集的《格斯尔故事》首发式在北京举行,将《格斯尔》一举搬上荧屏。

  举世闻名的《格斯尔传》是巴林文化的产物,是蒙、藏人民在长期的生活斗争过程中创作出来的伟大的英雄史诗。它在蒙、藏文化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格斯尔文化》、《格斯尔研究》、《格斯尔传》流传于蒙、俄、英、法、德、印地、乌尔都及西班牙等文,已成为人类文化史上的永久遗产。

  据英雄史诗《巴林格斯尔传》记载:清朝乾隆年间,巴林太爷王巴图被任命驻守乌力雅素台关口的大将军,临行前在布敦花土岗上他的坐骑摇身站住了。太爷王细看周围山水后下令:“这儿是风水宝地,在这建造格斯尔庙,雕塑格斯尔神像,并不许断香火、祭祖”。当时,格斯尔庙由大板西大庙直接管理,并专派一名大殿喇嘛负责日常事务,从未断过烧香、祭祖。最后的祭祀喇嘛张其布道尔吉去世于20世纪七十年代。格斯尔庙在文革期间被毁。

  在党的民族政策的照耀下,热爱民族文化的各界人士共同努力,于1993年在格斯尔传说中的落箭圣地——巴罕宝力格岸边重建了格斯尔庙。后来因水位上升,浸陷倒塌。为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保存历史文化遗产,2004年旗政府通过多种融资渠道,在旧址布敦花上重建了格斯尔庙。重建工作得到了格斯尔研究专家们的高度评价,他们评价说:“我区蒙古格斯尔工作中令人振奋的一件大事就是在巴林右旗重建格斯尔庙”。国际格斯尔文化研讨会,曾两次在巴林右旗召开,提升了右旗乃至整个自治区在国际学术界的知名度。

  为了使格斯尔这一地方文化品牌更具内涵,更有“含金量”,决策者们以其远见卓识,规划出建设格斯尔文化蓝图:近期建造“格斯尔文化园”,远期建设辐射全区乃至我国北方地区的格斯尔文化中心、国际国内民间文化学术交流中心。在传承和弘扬的过程中,格斯尔文化日益成为巴林右旗文化旅游资源的重要品牌,对于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