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林文化:契丹辽文化发祥地 被誉为“辽国夏秋捺钵首都”

2019-04-25 19:36:38 来源:巴林右旗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九久 字号:T|T

  巴林右旗历史悠久、文化璀璨,曾孕育了红山文化,是契丹辽文化的发祥地。有辽代释迦佛舍利塔(又称辽庆州白塔)、辽庆州遗址、辽庆陵三个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及清代康熙行宫、巴林亲王府、荟福寺等自治区级重点保护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多、层次高,先后被命名为“中国格斯尔文化之乡”、“全国民间艺术之乡”、“中国好来宝之乡”,有巴林婚礼、巴林祭火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0余项,彰显了巴林右旗红山文化、契丹辽文化、蒙元文化交织共融、兴衰昌盛的历史。近年来,吸引了一大批海内外学者、旅行家前来观光考察。国际格斯尔研讨会、中国北方文化国际研究会(分会)、契丹辽文化研讨会等曾在巴林草原举行。

  巴林右旗被誉为“辽国夏秋捺钵首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契丹·辽代文化,辽释迦佛舍利塔、辽五代皇陵、辽庆州城、辽怀州城、辽代皇家祭祀、狩猎和“捺钵”的圣山———赛罕乌拉等一大批辽代遗址遗迹极具神秘性和吸引力;在清代,蒙古巴林部落先后建筑了塞外皇家第一宫———康熙行宫以及巴林亲王府、荟福寺等扎萨克府邸与寺庙,这些厚重的历史文物古迹不但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和宗教等多种研究价值,而且成为人们体验契丹·辽文化、蒙元文化、佛教文化的重要圣地。自然生态游妙趣横生:巴林右旗自然旅游资源呈多样性,有辽阔的巴林草原、浩瀚的浩饶沁沙漠、美丽的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巴林石矿山公园等众多生态旅游的好去处。民族风情游让人流连忘返:一望无际的草原碧波万顷、草绿花红,成为人们纵马扬鞭,体验辽阔、坦荡、鸟语花香天堂草原的美好去处。四是文博会展业初具规模。巴林右旗博物馆是自治区文化厅批准成立的全区第一家旗县级博物馆,在国内外有一定的知名度,尤以红山文化、辽文化最为著名,文物总量及精品数量均位居全国旗县级博物馆前列;赛罕乌拉自然博物馆,是一个以展示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物种资源为主,兼容地质奇观、人文胜迹、民族风情的自然展馆,馆藏物品拥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是巴林右旗爱国主义教育、生态教育基地和对外宣传的主要窗口之一;巴林民俗文物馆是蒙古民俗用具、器物、饰品陈设展览的文博场所,馆藏有勒勒车、马鞍具、头饰、服饰等诸多体现蒙古民俗的物品,对于研究和传承巴林蒙古民俗文化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从巴林右旗这片充满文化气息的热土中走出了阿·敖德斯尔、巴·布林贝赫、纳·赛西雅拉图等一批蒙古族文学巨匠,在海内外享有较高声誉,成为蒙古新文学发展的杰出代表,他们的作品,影响和激励了几代草原人。浓厚的文化氛围,陶冶和培育了一大批业余文学创作者和文学爱好者。他们用优美动听的语言、感人至深的生活体验抒发对巴林草原的挚爱,创作了赞美巴林草原人文历史、自然风光、民族风情和巴林人坚硬果敢、智慧进取、激昂豪迈的民族精神的作品,每年都有几十部文学作品出版发行。二是民族曲艺和文艺演出技艺精湛。巴林右旗草原民歌、蒙古长调、草原舞蹈、好来宝、格斯尔等说唱表演艺术魅力超群、独领风骚。在蒙古族民间流传着“三个乌珠穆沁人中必有一个摔跤手、三个巴林人中必有一个民歌手”的谚语,表明巴林草原自古便是歌唱艺术人才成长的摇篮。巴林右旗乌兰牧骑表演艺术精湛,多次在全国演出中获奖,先后被国家文化部和自治区文化厅评为全国乌兰牧骑先进团队、全区十佳乌兰牧骑、全区一类乌兰牧骑,编创的舞蹈《巴林蒙古女性》在第五届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大赛上荣获全国舞蹈界最高奖项———荷花奖。此外,在巴林右旗还活跃着十几支民间文艺演出队伍,有的已经走出赤峰,走向全国。以这里的民族风情和特色资源为题材创作和拍摄的《巴林婚礼》、《巴林石传奇》两部纪录纪实影片,充分展示了这里的民族风情、文化底蕴和独特资源。三是书画艺术人才辈出。凭借巴林石在书画界的独特魅力,巴林右旗已成功举办了两届“中国巴林石杯”书画大赛,吸引了众多国内外知名书画家参赛,已经成为小有名气的全国性书画文化活动。木版画家阿拉坦图的艺术作品构思精巧、技法精湛、闻名中外。

  巴林蒙古民族对蒙古族服饰、蒙绣、蒙古象棋木雕等制作工艺有着久远的历史和古老的传统,技艺纯熟,生产销售初具规模,在新时期这些传统技艺又被赋予了时尚和新鲜的内涵。2003年成功举办了全国首届“蒙古族服装服饰节”。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