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罕区:大数据破译“隐形腐败”为纪检监察插上科技“翅膀”

2021-01-11 08:00:00 来源:呼和浩特赛罕区人民政府 作者:消息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随着信息化发展进入新阶段,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手段运用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赛罕区纪委监委依法运用大数据收集线索、分析取证,提高工作效率,破译“隐性腐败”,让大数据为监督廉洁用权插上了科技的“翅膀”。

2019年,赛罕区纪委监委接到一起关于超限车辆通过“黄牛”引路多次避开超限站监管,后期更是直接买通超限监管执法人员的案件。由于超限检测站的执法人员有意关闭电脑记录,通过常规取证无法获取当时通过该超限站的超限车辆信息,并且外围调取每天过往车辆信息数量庞大,从中筛选锁定嫌疑目标仅靠一般的调查取证手段难以判定。因此,在查处该案上一直难以突破。

赛罕区纪委监委接手此案后不走寻常路,首先是连续几天几夜在超限检测站附近隐蔽处蹲点守候记录来往车辆信息,捕捉电脑关闭后的未录入车辆信息。其次是二十四小时内调取50部手机,30余名涉案人员上百个银行账户的3万余条银行流水信息。其三是奔赴北京、西安、深圳、杭州等地调取涉案人员10万条转账信息,车辆交易记录,调取收费站300余万条过站车辆的相关信息。其四是往返包头、集宁、二连浩特、鄂尔多斯等地询问47人,讯问相关涉案人员100多人次,获取了大量线索。

在赛罕区纪检监察数据监察中心电子取证室,固定式一站式航母取证和便携移动式取证,包括取证魔方、手机取证一体机等设备,可以将采集回来的数据、调取的银行账单、通话话单、微信、支付宝等多维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研判,为工作人员提供数据导入、数据清洗、数据分析、密切联系人分析等功能,帮助研判人员确认审查调查对象名下可疑资金的来源和去向,支撑审查调查工作。利用该电子取证室的设备,赛罕区纪委监委办案人员将收集到的各类案件信息进行大数据比对,很快四名“黄牛”渐渐浮出水面,成为锁定目标,然后顺藤摸瓜,延伸触角,步步深入,最终七名涉案人员在巨大的压力下主动投案自首。路政监察执法系统这一跨度时间长,涉案人员多,内外勾结,危害社会根基的蛀虫终被绳之以法。 

大数据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时时刻刻告诫手中握有公权力的每一个人:手莫伸,伸手必被捉。案件结束后,赛罕区纪委监委从30多页,16000多字的案件初核报告中归纳出成功经验,为今后在该范围开展“隐形腐败”整改提供了借鉴。下一步,赛罕区纪委监委还将进一步加快探索纪检大数据日常监督应用建设,推进监督模式创新,实现“数据多跑路,人员少跑腿”,让新技术更好地服务于监督执纪执法,让纪检监察更聚焦、更精准、更有力。(赛罕融媒记者 万永杰)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