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旺:痴迷书法50载 被誉为“中国红色农民书法家”

2019-04-21 20:16:46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王靖羽 字号:T|T

  中国小康网 任旺,1950年出生。中国老年书画协会会员,内蒙古老年书画协会会员,通辽市书画协会书法培训部部长。曾获“黄山杯”“艺海杯”“沈通电力杯”等全国书画摄影赛大奖、2015年中国农民艺术节书画类优秀奖、自治区第十三届老年人“松鹤杯”书画联赛二等奖。获科尔沁区第五届“文明市民”荣誉称号。

  2013年,农民书法家任旺耗时九个月时间,完成了毛泽东抗日军事巨作《论持久战》,共42179字、宽0.46米、333米的手抄隶书长卷。公开展出后,引起轰动,国家民政部、自治区民政厅、通辽市政府、民政局和通辽军分区的领导在市博物馆参观后,给予了高度评价。2015年10月17日,应北京那达慕大会主委会、天津商会邀请,长卷在北京中央民族大学体育场主席台前展出,现场近万人观看。

  2015年国庆,自治区选出4名优秀爱党、爱国典型人物进行报道,任旺入选。期间,他用楷、行、草、隶、篆、行楷、行草、行隶、行篆、甲骨文十种字体书写了毛泽东诗词34首,并多次受邀在各地展出,再次引起社会关注。

  2016年,任旺抄录了第二部毛泽东抗日军事著作《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长卷2万余字,150米,受邀在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展出。

  文化传承,从一点一滴做起

  1992年,任旺在科区庆和镇九家子村创办了一所私立学校,学生主要来自科区、左中、开鲁及周边的村屯。办学期间,他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毕业生超过千人。2009年,由于身体原因,任旺的学校停办了。喧闹的操场沉寂了,朝夕相处的学生、老师看不到了……望着院里斑驳的旗杆和褪了色的红旗,任旺感觉到前所未有的落寞。

  忙惯了的任旺度日如年,开学季后,总算捱到了国庆节。窗外刚刚依稀浮现些许亮色,他已经躺不住了。为什么自己家就不能奏国歌、升国旗呢!想到这里,一股热流涌上心头,他一骨碌起身下地,跑到院子里,拧开音响,拉起国旗……雄壮的国歌声响起,招来不少看热闹的村民。十几年来,村里大多数学生都是任旺送出去的,学校空了,家长们能理解他的失落!自那以后,只要高音喇叭声起,全村人就知道,“任旺家升国旗了!”渐渐地,人们习以为常,也不再围观。每逢元旦、春节、国庆、建军节等节日,嘹亮的国歌声萦绕在村庄的上空,人们总能感到无名的激动和庄重。

  那一年,任旺照旧打理着自家的地,坚持每天习字。闲暇之余,他一边翻阅古帖和字典,一边着手编制《手写隶书大字典》,寒来暑往,三年多的时间过去了,这部长105米、宽0.36米,共四卷,31050字的手书字典创作完成。

  任旺痴迷中国传统文化,家里长年挂着孔子的画像。2011年,他开始抄录《孙子兵法》长卷。抄写过程中,由于超负荷用眼,视力下降明显,他患上白内障,看不清5米以外的东西,住院一个多月后,他咬牙坚持,耗时一年多时间,完成了《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的抄录。

  也是在2011年,任旺装裱书法作品时,与我市一位知名书画界人士偶遇,他向市书画协会推荐了任旺。几天后,农民打扮的任旺风尘仆仆地赶到协会,在那里,他的谈吐和衣着与周围人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但是,当他展开《手写隶书大字典》后,在场的人惊叹不已,赞他是“埋在土里的金子”,任旺顺利地加入了市书画协会。每次参加活动,他要往返80里地,天不亮就出门,徒步十几里,倒三次车,才能赶到活动地点,可他从没迟到过。他用朴实和谦虚打动众人,很快融入了新集体,有了良师益友的帮助,他的书艺大有长进,在全国和地方的书法大赛中屡获奖项。

  多年以来,任旺坚持每年9月去趟北京,到毛主席纪念堂前敬礼,瞻仰主席遗容,表达一个普通农民对一代伟人的敬意。2012年抗战胜利纪念日临近,全国都在为纪念活动提前作着准备。“位卑未敢忘国忧,我得做点啥!”经过再三考虑,自9月9日起,任旺开始抄录《论持久战》,以此宣传毛泽东思想,提醒后人不忘国耻,振兴中华。为了不受外界干扰,他借用儿子没有装修的土坯楼房作为工作室,屋里没有任何设备,眼睛痛了吃点镇痛片,坚持不住了,就找抗日剧看看。他在没有暖气的冷屋子里熬过一个冬天,每天端坐10个小时以上,用时整整9个月,完成了长卷的抄录。

  几乎是共和国同龄人的任旺,从父辈口中听过很多抗日年代的故事,经历了太多生活的磨难,也更懂得美好生活来之不易。受到关注后,任旺有了荣誉加身,他无比自豪,更增加了社会责任感。2016年9月,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任旺在自家举办书法展,展出了《论持久战》长卷和十种书体书写的毛泽东诗词等书法作品。除了书画名家、书法爱好者外,也吸引了周边不少村民和学生前来。任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无论办书法展,还是奏国歌、升国旗,都在传播中国的‘红色’文化,只要多一个人看到、听到,就是一种教育,我就认为值得。”

  古今军事兵书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古今军事家聪明才智的结晶。任旺还先后抄录了《六韬》《司马法》《尉缭子》《太白阴经》《三十六计》等。“抄录时,感觉身边有古今的军事家在看着,我必须一丝不苟。”长时间的抄录,让任旺时时感到身体的不适。可他说,“心中有目标就会快乐,我有信心战胜一切困难。”

  几年的时间里,任旺共抄录长卷达1860米,26万9千余字,笔笔老道、字字清晰,卷面留下一个手指印儿,都要换纸重抄。

  痴迷书法50载,被誉为“中国红色农民书法家”

  10岁那年,任旺随父母从辽宁逃荒来到科区庆和镇九家子村。他上了7年学,16岁开始务农。书没念够,他从小就“崇拜”文化人,自从村里来了“知青”,任旺特别喜欢跟他们聊天。生产队里的活儿起早贪黑,对于一个未成年的孩子来说,辛苦可想而知。“知青”中有毛笔字写得好的,任旺找到了乐趣,跟着练了起来。别人休息时,哪怕在地头拿木棍划几笔,他也很开心,不管多累,他坚持每天练字。由于家里生活困难,没钱买纸、墨,他就用锅底灰和水,用旧书本、秃毛笔练习。他天天盼着电影队下村,总是不顾一天的疲劳,徒步追出十几二十里地,只为好好看看电影里的字幕,把字的框架默记在心里,回家反复练习。

  1969年,任旺当上了民办教师,为了有更多时间练字,他向学校申请长年值班护校。寒假里,学校没有取暖燃料,他练字到深夜,不知不觉中,毛笔头冻成了“冰棍”,碗里的墨水也冻成一坨,几天下来,他的手和耳朵都冻伤了,可跟进步比起来,这又算得了什么呢!1980年,任旺到五大连池市兴安乡当民办教师,开始临帖练习。山区的条件十分艰苦,晚上煤油灯熏得人眼睛疼,他全然不顾,仍会为了一个笔划,一练就是几个小时,甚至几天。

  1990年,因为父母的原因,任旺一家返迁回通辽。他一边种地,一边给公家写字。为了适应各种环境,他练站姿、坐势,把纸铺在地上练蹲势、弯腰势,在炕上练习盘腿势。为了练手腕擎笔的平衡功夫,他将空罐头瓶装满水,用绳挂在手腕上练习。夏日的高温酷暑,冬日的严寒北风,从未动摇过他习字的决心。在艰苦的岁月里,简陋的纸墨承载了任旺所有的快乐。

  如今,任旺已成为书画界的知名人士,他仍衣着朴素、待人真诚,长年热心参加各团体组织的公益活动,经常为市民、企业送字。任旺的名气越来越大,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多家媒体赞誉为“中国红色农民书法家”。开始有全国各地的人邀请他作专业创作,给他当经纪人,他一一回绝。有人问他“你种点苞米能打出金子来?”可任旺觉得,“‘红色’文化和艺术如果沾染了太多的利益,似乎就变了味儿”。“种地为了生活,也能活动筋骨。写字是享受,还能缓解辛苦。”任旺说离不开养他的这片土地,很多城里人不懂农民对土地的热爱,闻着泥土的气息,烦乱的情绪会平复,心胸会变得开阔,再提笔写上几幅字,简直就是“神仙”过的日子。

  任旺的三个子女都是大学毕业生。他们用支持父亲习字来回报父母的恩情。“书法艺术让我的生活充实,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和传播‘红色’文化,是我的人生理想。我会竭尽所能,无愧于‘中国红色农民书法家’的赞誉。”任旺说。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