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力格尔:音质浑厚深沉表现力丰富 富有草原韵味

2019-05-05 20:54:55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王靖羽 字号:T|T

  科尔沁蒙古族的“本森乌力格尔”(手拿剧本说书)和“胡仁乌力格尔”(拉四胡说书)经过说唱艺术家们长期演出,不断提炼加工,逐渐形成了较为固定的说唱底本,扎鲁特旗嘎亥图镇姚金山等艺人手拿剧本说唱“本森乌力格尔”,就是其中较为典型的代表。科尔沁蒙古族说唱艺术,“胡仁乌力格尔”在科尔沁草原有相当规模。据有关资料记载,新中国成立后直至到1988年,说唱艺人达到600余人,《蒙古胡尔齐》一书共收录整理了308名说书艺人小传,演出的曲目有300多种,其中以汉、唐、宋代的故事居多,为古代说唱的精品,如《西汉》、《三国演义》、《隋唐故事》、《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等,这些艺术实践,使说唱艺术得到了锤炼和提高,从文词、音乐到表演方面,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规范和模式,为说唱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胡仁乌力格尔从七十年代初开始在通辽人民广播电台录制播放,至今已录制三百多部节目。另外,当时全市各地还通过举办培训班、说唱艺人会等形式,涌现出许多有文化的胡尔齐,如李双喜、劳斯尔等具有大学文化说书艺人,班布拉、布仁巴雅尔等中专文化以及专业职称的职业说书艺人。

  1983年3月,为了不断推动民族曲艺理论工作向纵深层次发展,哲里木盟(今通辽市)群众艺术馆成立了民间艺术调研部。1986年,哲里木盟(今通辽市)文学艺术研究所成立,安排专人研究曲艺艺术和辅导说唱艺人活动,曲艺艺术家的创造性和才能得到空前释放,他们呕心沥血把叙事民歌《嘎达梅林》、《达纳巴拉》、《陶克套胡》、《扎那·巴拉吉尼玛》、《图门乌力吉达》、《僧格林沁》等改编成胡仁乌力格尔,为广大人民群众奉献了丰富多彩的精神食粮。

  乌力格尔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口头说唱而无乐器伴奏,称之为“雅巴干乌力格尔”,又称“胡瑞乌力格尔”;另外一种即为有乐器伴奏的乌力格尔,其中使用潮尔(马头琴)伴奏乌力格尔称为“潮仁乌力格尔”;使用四胡伴奏的乌力格尔称为“胡仁乌力格尔”。有伴奏乐器的乌力格尔表演通常为一人自拉胡琴说唱,唱腔的曲调丰富多彩、灵活多变,其中功能特点比较明确的有“争战调”、“择偶调”、“讽刺调”、“山河调”、“赶路调”、“上朝调”等。

  乌力格尔具有适应性、灵活性特点,它不需要舞台、道具、服饰等,只用一把琴伴奏,随拉随说唱。乌力格尔所用乐器叫四弦琴,蒙古语叫“胡尔”,其音质浑厚深沉,富有草原韵味。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