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青山

2020-08-04 11:42:31 来源:兴和县人民政府 作者:兴和县政府网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南部的兴和县,地处晋、冀、蒙三省交界处,素有“鸡鸣闻三省”之称,境内大青山属阴山山系北麓,位于兴和县城东5公里处,战国时称梁渠山,北魏时称弹汗山,明清时称大青山。该山山泉潺潺,青山茫茫,灌木丛生,鸟语花香。
  久远的历史一直给大青山笼罩着一种神秘的色彩,一个较为真实的传说是山上的洞穴内有掏不尽的泥塑。这是一个在兴和县流传了几代人的传说,山上洞内又分为东西两洞,在两洞交汇处,有一好似从天而掉的巨石阻隔,浑然天成,一板石缝,而这石板缝里面情形至今无人知晓,里面的结构听老人们说,听得里面泉水叮咚,溪流潺潺。尤其神秘的是,连手都无法伸入进去的石缝间,可以用长棍子探到里面,“若有缘”的话可以掏到一个神似佛像的小泥塑。
  “传说”在之后得到了印证。
  有着三百多户人家的兴和县团结乡16号行政村坐落在大青山西麓山根底下,对于这样的传说,从老人到小孩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从他们那绘声绘色的叙说中我们仿佛感受到了一种神秘的向往。5月2日,记者怀着一种对传说中的神往,也怀着一种虔诚的笃信和友人踏上了探访之路。


  ★探访:堙没的历史遗迹
  记者为了不至于道听途说,尤其是避免遭“迷信”的蛊惑的嫌疑,出发之前特意求证了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得到的回答是:确有其事,但科考价值不是太大。五月的大青山麓,春风渐暖,“耗子头”(兴和县一种摩的)把我们拉到了哈拉沟,离我们要去的庙湾还有10多里地,我们只得徒步穿越一段丘陵才能到达我们要上的山的山脚下。前面山峦起伏,小路依山体弯弯曲曲延伸着,坡度平缓地延伸开又忽然地急转,前面终于出现一个村庄:庙湾。
  庙湾村前任老支书张天民谈兴颇高,今年71岁的他对于大青山“泥人洞”可谓了如指掌:我们在小的时候,就听爷爷说,山上有个洞,挺神奇,那个时候,四里八乡的人们经常还赶来求“神水”治病,我亲眼看到有的人还掏到了小泥塑佛像,远的有山西大同和河北尚义的人们远道求佛。他指着对面山上最高处说:洞的真名古称“七宝山洞”,它坐落在鸽子壁下,鸽子壁是位于大青山顶的一个“仙鹤窝”,这里住着一对灰鹤(当地村民称为仙鹤),喝水的时候飞到几里远的啜仇水(俗称水泉沟),它们常年安栖于此,过着神仙眷侣般的生活。“有一年村里的一些闲人上山驱赶了它们,第二年,这里便遭了弹子打(冰雹)。”老支书说。
  老支书的儿媳张巧英给记者捧出了一枚从洞里掏出的泥塑,记者才真正体察到传说中的事实。泥塑高3厘米,宽约2厘米,厚约1.5厘米,正面为一坐佛面像,背面有一指印,纹路清晰可见。
  为了一探究竟,记者随友人亲自登临大青山,探访一个真实的泥人洞。
  走进深山,立刻被立兀在面前的磷峋巨石所惊呆,高高的石山看上去石头都是竖着的,像一堵高大的墙,而上面凸现着形态各异的图形,走进了才知是各自分离的巨石组成。在关山上原元代观音菩萨大殿,早已荡然无存,只残存此许断瓦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这里曾经的辉煌和兴旺。 
  顺着菩萨大殿遗址向上继续登攀,掩映在奇石和树丛之中的洞口隐约露出。洞口呈三角形,周围青山茫茫,灌木丛生。洞口只容得一人进去,里面漆黑,须执灯方看得清内部结构,洞中宽阔、开敞,约有四五间平常我们住的民居那样大,高1.8米左右,洞内冬暖夏凉,靠洞北铺着一溜石彻的土坑,可纳上百人同时入睡。洞分外洞里洞,里洞略小于外洞,结构大致相同,洞里壁崖上刻有碑文一处,因年代久远,字迹模糊,内容至今尚未有人确认。
  记者按老乡的话探进一根长棍试图索到一泥塑,探索良久,似有物质触棍,但因事先准备不充分而未能如愿,侧耳聆听里面确有叮叮咚咚水的声音。


  ★溯源:这里曾是佛教圣地
  虽然记者未能亲自从洞中掏出泥塑佛像,但村民给记者提供的这尊泥塑佛像足以证实它的真实性。据张天民说,这个泥塑佛像是今年春节刚从洞里掏出的。记者看到,泥塑背面指纹清晰,正面佛像眉目可见。
  据兴和县旅游局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这种泥塑佛像的形状是统一的,并且形成的年代也并不久远。从北京大学请来的专家初步考证,疑是洞里自然形成,至于像佛的样子,可能是巧合。而一种比较权威的说法是来自内蒙古自治区佛教协会。
  带着实物,记者于5月9日采访了内蒙古佛教协会副会长、大召寺主持嘎拉僧·希日布。他仔细看了实物后告诉记者:初步断定这是一尊释加摩尼佛像,这种泥塑佛像一般用于喇嘛洞或寺庙内“填脏”之用。佛教讲得是开光。开光就是把佛的法身请来一个使之附到佛像上去,然后,就可以把佛像作为在人间的一个法身来供奉。可以用来开光的物品很多,佛像、神灵法相造型的玉器、经书之类。比如大召寺现在重建和新建的菩萨殿和玉佛殿就将置入约10万多小佛像用以装脏。对于兴和“泥人洞”实物泥塑背后的指纹印,嘎拉僧·希日布说:“从前制作佛像都是用一个固定的模具,用手把泥摁进模具,背面自然就形成了一个指纹印”。
  这似乎才是更合理的解释。
  而所谓的“泥人洞”,据史载,实际上是东西喇嘛洞。 
  大青山喇嘛洞有东、西两个。东喇嘛洞环境清静优雅,山泉潺潺,青山茫茫,灌木丛生,鸟语花香。洞东青山矗立,南为清水泉。西南是鬼门关,关山上有元代观音菩萨大殿遗址。洞北的鸽子壁上住着灰鸽和灰鹤。洞口呈三角形,山洞宽大开阔,分东西两洞,洞中冬暖夏凉。当年,鲜卑称之为七宝山洞。离洞三十米处,有一摩崖石碑,碑长3.70米,高0.500.7米,宽0.500.95米碑文为古畏兀儿体蒙文因年久风化字迹难辨;洞内壁崖上还有碑文一处至今无人通识。
  西喇嘛洞位于东喇嘛洞西北风景清幽。洞室凿刻在水泉沟的西崖壁下视野开阔洞外有加工米面的石磨盘和石砌小房。据传四大比邱僧之师圣僧老喇嘛博格达一世,明朝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 在此洞中圆寂。他的徒弟就依形而加以装塑并在西行传教中各自募缘建了崇禧、庆缘、慈寿、广化寺,为塞上信奉寺庙。
  栋科尔乎图克图以及老喇嘛博格达一世在大青山东西喇嘛洞传播佛教近四十年,是明末清初察哈尔地区喇嘛教活动基地,佛教徒自称为传教圣地。
  由此可见,现如今久负盛名的土默特左旗毕克齐喇嘛洞召的始源应在兴和的喇嘛洞。 
  据了解,兴和县政府以及兴和县一些旅外人士已经对这处“佛教圣地”进行保护性开发。



北京专家在考证摩崖石碑 内蒙古晨报记者孙立摄影

从喇嘛洞掏出的泥塑 内蒙古晨报记者孙立摄影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