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扎布:第一个将蒙古族长调牧歌搬上舞台 被誉为“长调牧歌之王”

2019-05-22 20:21:33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李煦 字号:T|T

  中国小康网 哈扎布同志于1922年4月出生于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达布希勒图苏木一个牧民音乐世家。哈扎布的演唱艺术造诣很深,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流派。他的发音方法和演唱技巧是发展民族声乐事业的宝贵财富。

  父亲善于弹奏三弦,母亲是一名民间歌手。受家庭的熏陶,哈扎布自幼喜欢音乐,非常敬仰和羡慕那些民间歌手、马头琴及其他乐手,对民间乐器也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从幼年起学会了拉四胡、吹笛子和弹三弦,11岁开始在家乡参加各种小集会的演出。他15岁拜著名歌手斯日古楞海林为师,18岁拜师阿巴嘎大王的著名歌手特木登学唱蒙古长调。他在当时的大型那达慕会上曾获三匹马的奖赏,从此美名初扬。他1952年加入锡林郭勒盟文工团任演员,1953年调入内蒙古歌舞团工作,成为一名专业演员,195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哈扎布同志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创造性地发展了蒙古族长调歌曲的演唱方法,第一个将蒙古族长调牧歌搬上了舞台,使这一民族民间艺术登上了大雅之堂,得到国内外专家与艺术界的公认,成为蒙古族最负盛名的长调民歌大师。原自治区主席乌兰夫同志曾评价他是“人民的歌唱家”。他的演唱风格雄浑豪放,意境深远;音色高亢嘹亮,音域宽广。他的曲目十分广泛,既能演唱音域宽广、难度极大的长调歌曲,又能演唱风趣活泼、通俗易懂的短调民歌。他经过几十年的艺术实践,将蒙古族的长调歌曲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他对于长调歌曲演唱法逐步走向系统化、规范化,创立独具特色的蒙古族草原声乐学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哈扎布同志在五十多年的艺术生涯中,演唱过一百余首歌曲,其中合声长调14首,长调歌曲34首,宴会歌曲8首,短调歌曲23首,创作歌曲11首。具有代表性的曲目主要有《赞歌》《上海做的半导体》《走马》《小黄马》《烟卷儿》《东贵姑娘》《玛玛的回望》《圣主成吉思汗》《四季》《苍老的鹰》《董桂英娘》《万梨》《黎明》《青马》《青斑马》《追风的骏马》《兴群之驹》等。他从1953年开始先后在中央和地方广播电台录制播放过一百多首歌曲,中国唱片社曾出版过《小黄马》《四季》《阿鲁谷布其》《敖力罕诺格尔》《三岁的黄骠马》《小黑马》《有这么一个好姑娘》《丰收之歌》等十余张唱片向国内外发行。他曾多次参加区内外重要演出,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并得到他们的高度评价。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哈扎布时曾说:“你是一位真正的共产党员,你不但自己要唱好歌,而且为蒙古族多培养新生力量。”陈毅元帅也非常欣赏哈扎布的歌。他还作为中国人民的友好使者赴朝鲜、蒙古、瑞典、芬兰、丹麦、苏联等国家访问演出。他的演唱受到了国内外千千万万观众的欢迎和称赞。

长调牧歌艺术是蒙古族声乐艺术中的精华,他以独特、精湛的技艺继承和发展了这门艺术,被誉为我国“长调牧歌之王”。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