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火”仪式:隆重盛大专人吟诵祭火祝辞 为来年草原祈福

2019-05-20 21:15:04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王靖羽 字号:T|T

  中国小康网 “祭火”仪式为蒙古族最古老的祭祀活动之一。这一传统仪式,在冬季的阿巴嘎旗别力古台镇也是每年腊月二十三如期举行。在蒙古人看来,火是无比神圣的,燃烧的火焰象征着新一年里一切幸运吉祥。蒙古族通过“祭火”为来年的草原祈福,祈求火神赐福,愿阿巴嘎草原风调雨顺,祝愿草原人民事业兴旺、和谐幸福。

  蒙古人崇拜火,视火为生命与兴旺的象征。他们敬火为神,在草原上,火神是诸神中最受尊敬的神。过去蒙古人吃饭前首先要用奶酒敬火;现在则要在每年腊月二十三举行祭火活动。

  祭日凌晨,全家人在蒙古包前设香案,铺垫子,烧香拜佛,请“火神在自家门前稍候”。拜毕,回到包内,将所有物品清扫擦抹干净,再将采回的枳机草用红、蓝、绿三色彩绸条捆成四束,插在一种蒙古语称“图勒嘎”的炉灶旁,开始点燃“图勒嘎”内的牛粪,全家人乐融融地围坐在圣火四周,由女主人双手举起一个盛满奶食品、红枣、羊胸叉及羊羔皮的小木桶,在火上摇动,颂祭词。全家老少此时再将捆有彩条的枳机草投入火中,在男主人跪拜下齐念颂扬火神的赞美词。“图靳嘎”里的圣火将蒙古包映得彤红,欢声笑语中,牧人拉起马头琴,饮酒唱歌,吃手把肉,通宵达旦如同过节。

  像精美香炉似的“图勒嘎”,如今在蒙古人的居室内已不多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带烟筒的炉灶了,然而,蒙古人对火神的崇拜之情丝毫没减。

  蒙古人的祭火仪式,最隆重者在农历腊月二十三日。因为这天是小年,也是送迎火神的年火日。以鄂尔多斯地区为例,人们在二十三日早晨大扫除之后,开始做祭火前的准备工作:在炉灶中生火,用锅煮羊胸骨和灌好的肥肠,同时加入奶豆腐、红枣、葡萄和等食品,但不加盐,谓之祭火浓缩胸脯肉。将煮好的胸骨肉捞出来,并从肉汤上面撇取少量的浮油盛于器皿中,然后往锅里下糜米或大米,熬成稠粥,称为祭火饭。同时把绵羊胸骨肉(或牛胸骨)剔净,即把肉从骨头上剔下来,并保持胸骨的完整性,把连着胸骨两端的脯肉从外围留一细条肉连起来。胸骨柄上那块指甲大小的带皮部分也要按原样留下来。这块带皮部分是为了祭火,是在冬季宰羊时特地保存下来的。它含有用带皮的整绵羊祭祀火神的意思。

  祭火时胸骨排列起来,使胸骨显得多。作为成吉思汗黄金家族后裔的各旗王爷一般用牛胸骨,当然也有用绵羊胸骨祭祀的。左右胸骨大多在二十七个以上。平民百姓一般也要用九个胸骨。如果家境贫寒那么可以少至三个胸骨。 凑起这一吉祥数字的胸骨之后,用白公骆前额绒毛或白羚羊二茬短毛纺成的力度较松的单股绒,从胸骨柄起沿顺时针方向,连同胸骨,顺着垒放在盛有祭火饭的木盘中,上边还要加针茅草、榆木屑或榆木枝和剔取胸脯肉时的碎肉末,以及称作火神服饰的绸缎布条(黑色除外),最上面再放上哈达,红枣和奶食品;同时,给每人盛一盘祭火饭,饭上面加放名曰火神胙肉的食物,还有从胸骨上剔下来的肉,以及切好的一份肥肠和油炸饼等。同时在准备招福仪式上用的方木盘或圆木盘中,也同样满满盛上祭火饭,其上边摆上从胸骨上剔下来的肉和从羊腹肚上切下来的阴阜部分或乳房部分,以及从肥肠上切下来的肛门,还有油炸饼等等。

  供品齐备之后,在安放炉灶的地方铺上一层干净细沙。沙土要铺成四方形,在沙土上边码好新捡来的榆树枝、桦木和檀木屑及干柴,在沿着炉灶(即火撑子)周围码好干牛粪,为延续香烟做好准备。在炉灶的西北边摆上桌子,桌子上铺好四方形红纸和白纸各一张,并把盛满供品的木盘放在纸上。同时在炉灶四周的净沙土上也要放两层红、白四方形纸,把其余供品盛盘摆在纸上。然后全家老小身着新衣或礼服,端坐在各自的坐位上,这时年迈的男主人打着了火镰递给年迈的女主人。女主人用这火种点燃备好的柴草。炉灶里的柴草燃烧起来之后,长者带领全家大小背门站在灶前,年迈的男主人双手高举一托盘供品行跪拜礼。其他男性家庭成员以长幼次序跪拜于年迈男主人之后,女性成员则跪拜于最后面。

  祭祀仪式开始,由高举祭品的年迈男主人祈祷:火神即将升上天界,他将领受上天赐予我家的丰收和幸福。祈求火神将上天赐给我的丰收与幸福悉数带回来!这时由专人吟诵祭火祝辞。祈祷毕,把木盘中的胸骨和其他祭品投入正在燃烧的灶火中。

  投放完毕,由主人带领全家人向火神行三三九次叩拜礼。接着户主再次带领全家人,将从煮胸骨汤上撇取的油脂、白酒或奶酒掺合成的名为哈里木的祭品,每行一次三三九叩礼,向炉灶中洒入一二滴。这时放在炉灶周围的九只佛灯和佛龛前的佛灯被全部点燃,霎时间家中变得灯火辉煌。祭火礼毕,人们回到各自的座位,户主把摆放在炉灶周围盘中的食品分发给每人一份。然后拿起垫盘的红白纸边放入火中边说:敬请火神上升天界!

  遂由全家人将手中装有祭品的小盘子,双手举至齐眉,呼招福词呼列!呼列!这时,户主则举起桌子--即大祭盘,带领大家高呼呼列!呼列!此刻,专门请来的致祭词的祝颂人尚来念完祭词。

  人们在敬送火神升天吟诵祝赞词,祈祷保佑的同时,要用祭火饭祭炉灶,户主拿起祭盘中的熟绵羊乳房,要求家中最年幼的孩子啃三口乳房。然后将孩子吃剩的羊乳房放回原盘内,并把它同神龛前的祭品一起存放起来,待三日后重新祭祀时,才由全家人分享该祭品。等户主把祭盘中的食品作为祭祀物放好之后,全家人才开始吃祭火饭,祭火饭是在煮胸骨的肉汤里加入红枣、葡萄、奶豆腐等做成的,煮的时间比较长所以味道特别鲜美可口。但家庭成员中只能吃自己的那份祭火饭,分吃别人的是不允许的。 吃过祭火饭之后,喝祭火茶,并向户主和长者们敬祭火酒。同时还把祭火饭分送给住在附近的亲友品尝。

  祭火之后,因火神已被送上天,所以把新年(即春节)前的这七天称无主的七天,太阳落山之后,人们不再到户外大声喧嚷,也不让小孩大声喊叫或哭闹。这些习俗已逐渐淡漠,但作为民俗文化遗产,把即将消失的东西记录下来其意义更加重大。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