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仁:坚持献血13年

2019-06-22 21:49:21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 作者:新月 责任编辑:王靖羽 字号:T|T

  中国小康网 今年33岁的陈志仁是乌海三中的一名体育老师。他不但教学能力出众,还是一位胸怀大爱的无偿献血志愿者。从2006年开始,他坚持献血13年,如果按平均800毫升血液能挽救一个生命来算,他献出的血液可救活50名病人。

  陈志仁是一名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的研究生。2012年,陈志仁在海勃湾区教育局人才引进计划下来到乌海市,到乌海三中当了一名体育老师。

  在学校里,陈志仁体育课教得好是出了名的。他专业能力强,无论是示范动作还是讲述运动要领都规范易懂,倍受学生们的喜爱。他还兼任学校毽球社团的总辅导教师,带领乌海三中女子毽球队连续三届在全市毽球比赛中夺得冠军,多次被评为市级“优秀教练员”。

  这样一位优秀的教师,还是一位胸怀大爱的义务献血志愿者。自2006年开始,他共计无偿捐献血小板超过200个治疗量,合计40000多毫升,相当于10个成年男子的血液总量,如果按平均每800毫升血液就能挽救一个生命来算,他献出的血液可帮助救活50名病人。他献血的地点遍及河南、陕西、江苏、天津、山东、内蒙等6个省份的10多个城市,先后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2次、银奖1次、铜奖1次;连续十年被乌海市人民政府评为全市无偿献血先进个人。

  陈志仁告诉记者,他第一次义务献血是在2006年,“当时在河南师范读大学,献血车开进学校,工作人员向大学生们普及献血的常识,告诉大家血液是可以再生的,但对于需要血液的病人们来说,却是生死攸关的。”他说,这也是他第一次意识到勇气和爱心真的可以挽救别人的生命。听了片刻后,陈志仁登上了献血车。

  只一次鼓起勇气并不算英雄,在之后的13年间,陈志仁将献血这件有意义的事儿一直坚持下来。“我开始记录献血周期,间隔期过了就抽空去血站。我家庭条件一般,为了给自己攒学费,假期一般都在外面打工。我先后去过很多地方,河南、山西、江苏、天津,但无论在哪里,过了间隔期,我就会去当地血站献血。”陈志仁说。

  开始是献全血,后来他开始捐献成分血。“成分血的献血间隔期更短,因为保存时间只有5天,因此只有临床预约才会采集。到乌海工作以后,我就成了血站的长期义务捐献者,只要有需要随时打电话给我。”他说。

  市中心血站副站长焦永旺对陈志仁印象深刻。“成分血对于捐献者的健康要求比较严格,有时候捐献者因为没有休息好等原因会出现不合格的情况,但陈老师自我管理非常好,每次检查都合格。特别让人佩服的是,就算是半夜打电话,他也毫无二话,立刻就来了。”焦永旺说。

  在陈志仁的印象里,“紧急”需要他的情况发生过很多次。“有一次是除夕,血站打电话说临时用血储备不足,希望我去帮个忙。我马上就去了,我早去一会儿,可能病人就能早点转危为安。”他说。

  虽然坚持献血多年,但低调的陈志仁却不愿意让别人知道,学校的同事还是在他的假条上发现了“端倪”。“有一次我见到陈老师因急事请假一个半小时的假条。一个半小时能干啥?我很好奇,问陈老师,陈老师说去献血,成分血采集一个治疗量需要一小时,加上体检和路上来回,他只给了自己一个半小时。”市三中教科处副主任杜君说。

  在杜君老师的“深挖”下,陈老师不好意思的告诉大家,自己已经坚持了13年,“但他更想表达的是,献血对身体健康有好处,那些认为献血会影响健康的说法是错误的,他已经用十多年证明了这一点。”杜君说。

  陈老师的爱心和勇气也带动了身边人,不少老师纷纷来问他:“你下次献血能不能带着我一起去?”这让他觉得很感动,“无偿捐血真的是一件利人利己的善行,希望全社会都能正确认知献血的意义。”他说。

  如今,陈志仁已在乌海安家落户,有了相濡以沫的爱人和可爱的孩子,家人从来不干涉他的坚持和选择,这也让他对这座城市的感情更深,“我喜欢这座城市,有朝气、有人情味儿,而且发展速度非常快,我愿意努力工作,为这座城市的建设添砖加瓦;也愿意无私奉献,为这座城市的文明风尚添光着色。”他说。(综合媒体报道)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