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祭典:蒙古民族最高祭祀形式和原始文化集中体现

2019-06-23 15:07:46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王靖羽 字号:T|T

  中国小康网 成吉思汗祭典是蒙古民族的最高祭祀形式,是蒙古民族原始文化的集中体现,是蒙古民族民俗文化的经典。2006年该项目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成吉思汗祭典历史悠久。1227年,成吉思汗去世后,大蒙古国为成吉思汗建立白色宫帐,成为“全体蒙古的总神”,全国上下进行祭奠。随着成吉思汗眷属的相继去世,蒙古民族祭奉的祭灵白宫和成吉思汗遗物逐渐增多,历史上形成以成吉思汗白宫为核心的“八白宫”。八白宫,亦称成吉思汗“八白室”。

  至元元年(1264年),忽必烈在元上都建立成吉思汗“失剌斡耳朵”(黄色宫殿)。至元三年(1266年),在元大都建太庙“八室”,祭奉祖宗,完善祭祀制度。至元十九年(12 82年),忽必烈进一步钦定成吉思汗“四时大典”,并册封专门管理祭祀事务的官员编写祭文、祭词、祭歌,使成吉思汗祭典日趋规范。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重新组成500户达尔扈特,专门从事成吉思汗宫帐的守护、管理与祭祀事务,使成吉思汗祭典日益完善,完整地传承至今。

  鄂尔多斯蒙古族及守陵达尔扈特人传承的成吉思汗祭典,完全保留了13世纪的蒙古族帝王祭祀仪式。在内容上主要表达对长生天、祖先、英雄人物的崇拜;在祭奠形式上再现了蒙古民族古老的火祭、奶祭、酒祭、牲祭、歌祭等礼俗;在祭祀用具上,表现了草原民族对大自然和动物的艺术审美属性,由此产生了具有浓郁特色的诸多珍贵的祭器。成吉思汗祭典由以圣主成吉思汗宫帐为核心的八白宫祭奠、苏勒德祭奠和成吉思汗圣物祭奠等组成。除每日举行例行祭奠外,每年还要举行数十次专项祭奠。其祭奠形式独特,内容丰富,规模宏大,显示着古老、神秘的传统文化特点。

  成吉思汗祭典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完善,形成鲜明的基本特征,体现了祭祀内容的原始性、祭祀内涵的神秘性、祭祀形式的独特性和祭祀传承的唯一性。这些基本特征,使成吉思汗祭典在崇拜对象、崇尚内容、思想内涵、表现形式等诸多方面构成了具有系统性、完整性的独具特色的成吉思汗祭祀文化形式。成吉思汗祭典完整地保留了成吉思汗时期以及蒙古王朝时期的原始祭祀,集中体现了崇拜长生天、崇拜祖先和崇尚大自然的理念。成吉思汗祭典在祭祀对象、祭祀内容、祭祀形式以及祭祀贡品、祭奠祭文、祭祀用具等诸多方面带有神秘性,留下诸多解不开的谜。成吉思汗祭典的传承载体、传承人更是世上绝无仅有,体现了世界唯一性。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