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乡搬迁造福贫困群众

2018-08-08 09:21:31 来源:中国小康网 作者:崔鹏 责任编辑: 字号:T|T

      环境优越才能吸引搬迁。为提高搬迁点建设质量和规模,该县坚持规模化、精品化理念,把依山傍水、舒适宜居作为选址硬性指标,根据搬迁户生活习惯,选择设计院对安置区房屋进行高规格设计,真正实现“一区一景”“一户一景”。该县把易地搬迁集中安置与改善人居环境相结合,开展“清洁家园行动”,加强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完善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公共照明设施布局合理,实现“净化、绿化、美化、亮化”。同时,强化基础设施配套,配套规划建设新村道路、集中供水和垃圾污水处理设施,配备游园广场,完善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科技等公共服务阵地,邻里和睦、发展和谐的扶贫社区、宜居社区初见成效。


     发展产业是实现稳定搬迁的根本之策。该县着力构筑“1+5+N”的产业扶贫大格局,确保搬迁一户、稳定脱贫一户。“1”就是发展优势种植业。立足林果、食用菌、烟叶等县内特色优势产业,建立产业发展、务工收入、土地流转、入股分红等与贫困户切身利益相关联的联结机制,使具有资源优势的贫困村和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参与其中获得收益,不断放大产业带贫效应。“5”就是实现五个“全覆盖”:养殖产业资产收益全覆盖,依托牧原公司,通过“政府+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金融+贫困户”的“5+”模式,实现入社贫困户每户每年3200元的资产收益;光伏发电资产收益全覆盖,通过“政府+企业+贫困户”的模式,贫困户可连续20年实现每年不低于3000元的资产收益;扶贫就业车间全覆盖,深入开展“百企帮百村”活动,依托仙鹤纸业、天曼制衣等县内企业,在贫困村建设扶贫车间140个,就近吸纳贫困户务工,每人每月收入1500元以上;增加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全覆盖,主要是成立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依托龙头企业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年可收益10万元;贫困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全覆盖,利用PPP模式,全面改善贫困村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宜居美丽乡村。“N”就是多业并举,通过发展电商、旅游产业和鼓励乡镇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实现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一户一策。灌涨镇刘营村双孢菇种植、夏馆镇葛条爬村“农家乐”、大桥乡蔬菜种植等特色经济渐成规模,吸纳贫困群众就近务工,扶贫成效显著。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