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牙湖乡:“非遗+扶贫”编织美好新生活

2020-09-15 08:00:00 来源:银川市兴庆区人民政府 作者:兴庆区融媒体中心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近日,记者来到兴庆区月牙湖乡滨河家园四村,与村民聊起来,发现他们嘴里多了很多新词汇,收入也多了不少。不少来自外地的客户评价这里的村民是手工编织领域里的“毕加索”,有着对生活的热情和创造力。而这样的改变,来自月牙湖乡“非遗+扶贫”的发展之路。

在车间里,滨河家园五村的村民方利娟正按照宁夏非遗项目麻编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张璟的要求编织靠垫。“这个车间特别有名气,村里赋闲的人都在这里,离家近还能赚钱。”由于刚来到麻编车间一个月,方利娟编织出的麻编产品的平整度还不够,经常需要返工。在30多分钟的教学中,张璟一针一针地指导着方利娟编织。

麻编艺术品古朴大气、造型独特、富有生活气息,但是想要完成一幅像样的作品却是一件极为耗费心力的事。张璟说,就拿方利娟正在编制的作品来说,每一个结、每一个花纹都要精心设计,想要编制出一件成品,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一件好的麻编作品,从设计、用材、编织、造型到最后成型,少说也要半个月时间。”张璟说。

村民们主要负责初期加工,后期还需要张璟工作室的团队对这些作品进行精细化处理和包装。滨河家园五村大部分移民都是从固原移民而来, 当地村民都会一些手工编织技艺,也有刺绣功底,结合这样的实际,村里开始走“非遗+扶贫”的路子。2017年,村里邀请到了张璟开展合作,63岁的刘岳老两口是首批报名参加麻编班的学员。刚开始,一根不到一米的四棱绳编织,老刘和妻子两天才能完成,经过张璟一周多手把手地辅导,夫妇二人已能熟练编织杯垫、地垫等简易产品,如今一天可制作20多个杯垫。“我们的东西不愁卖,一有成品张璟老师就全收走出售了。造型越别致、编勾技法越复杂的作品卖价越高,现在我还想跟张老师多学几个新样式。”刘岳告诉记者。

刚开始,张璟的麻编传承并不被看好,有人认为麻编是农耕时代的老工艺,既无法实现量产也没有太高的审美价值。然而,经过3年的实践,现在这种声音已经消失了。忙碌的现代生活,使人们更加渴望原生态、个性化、富有生活气息的产品,朴素的麻编恰恰迎合了这样的需求。

张璟和月牙湖村民的麻编作品多根据贺兰山岩画、乡村本土生活等文化元素创作,已有三款入选文化旅游部“文化中国礼”。截至目前,麻编手工坊长期稳定就业7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7人,已签订订单30余万元。今年1月至4月,麻编手工坊回收村民加工的半成品300余件,累计发放工资2.3万元。

“扶贫的过程非常艰辛,但很有成就感。现在有70多名村民掌握了麻编技艺,有了稳定的收入,我还想继续做下去,让更多人掌握麻编技艺。”

张璟说,下一步还会持续完善文化价值开掘配套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加工、后期包装等非遗传承商业化链条,让月牙湖的手工艺品走得更远。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