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扶志 扶出乡村新面貌

2020-12-29 08:00:00 来源:银川市兴庆区人民政府 作者:兴庆区融媒体中心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山大沟深,黄沙漫天,80年代在南部山区的大山里,人们“靠天吃饭”,在党的号召下,他们移民搬迁到了兴庆区月牙湖乡。 

一大早陈小菊像往常一样在村部忙了起来,最近她的小目标又实现了一个,心里别提有多美。“我前段时间刚拿到大专文凭,下一步,我要更加努力,争取早日将预备党员身份转成正式党员。” 2015年陈小菊从老家海原嫁到了月牙湖的海陶南村,做家务、带孩子、种地,第一次离乡的小菊心里五味杂陈,2017年冬,村里需要一名网格员,她连忙报名。“当时扶贫迎检,我想走出去,就报名了,没想到也就应聘上了。”

陈小菊来到村里这五年,见证了沙漠变绿林,土坯房子变红瓦房,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她都积极参与,她说:“这五年,我的生活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一名网格员变成了党务专干,工作状态越来越好,这才是我想要的生活。”

一路向北,来到滨河家园五村村部,记者遇到了村书记马再飞一脸喜悦,原来是村集体经济突破100万了,10户27人今年也全部脱贫出列。

“滨河五村搬到月牙湖乡已经五年时间了,村民的收入从原来的2800元到现在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000余元,还有了村集体收入100余万元。” 马再飞说。刚搬来时,五村是一个“空壳村”,村两委班子凝聚社会各界力量,应用结对帮扶、产业带动、互学互助、社会参与等多种扶贫协作机制,大力实施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形成以劳务输出、大蒜加工、山药种植为支柱的多种渠道增收路径。

“我们这两年的日子算是红红火火的,忙的时候各家都忙着‘盘光阴’,闲的时候,还能在村上打打球,这日子美的很。”

58岁的李志林便是从隆德搬迁而来,过去种地,收成好了年收入也就一万多,收成不好这一年就艰辛的很,没有固定的收入。2017年在政策的帮扶下,李志林报上了公岗,有了工作,虽然固定收入不算高,却有了归属感。“现在这生活好的,每个月有钱花,年收入也高了,那些年,想缴个养老钱都没,现在就不愁了。” 李志林说。

五年来,月牙湖乡从最初户均一头奶牛托管、人均一亩水浇地,户均住房54平方米和近200平方米的院子,收入基本全靠务工的状态,通过这5年的努力,围绕移民的发展,布局了多元化的扶贫产业,帮助移民就地实现就业,现在这里村民钱袋子鼓起来了,腰杆子直起来了。

“月牙湖乡,现辖12个行政村,有5个行政村为彭阳县生态移民村。滨河家园5个生态移民村全部为自治区级贫困村,2019年底脱贫出列。下一步我们将创新扶贫模式,积极探索‘经营主体+基地+贫困户’的合作发展新模式,引导部分贫困户分户承包,经营主体回收销售,形成互利多赢的扶贫局面,推动扶贫产业可持续发展。坚持扶贫“扶志”。统筹衔接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把脱贫攻坚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用乡村振兴成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群众生产生活持续改善。”月牙湖乡党委副书记王妮说。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