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平遥》一个关于血脉传承、生生不息的故事

2019-08-05 08:00:00 来源:平遥政府 作者:消息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6daa438016b64e1f89d865f3780252a8.jpg

《又见平遥》讲述了一个关于血脉传承、生生不息的故事:清朝末期,平遥古城票号东家赵易硕抵尽家产,从沙俄保回了分号王掌柜的一条血脉。同兴公镖局232名镖师同去。七年过后,赵东家本人连同232名镖师全部死在途中,而王家血脉得以延续。


或许用舞剧已经不足以描述它的丰富,话剧、戏曲、舞蹈、音乐等大量艺术语汇都融入其中,让观众以步行的方式在剧场内观演,偶然转身小伙计奉上的一碗酒水让你难辨虚实。已然让你分不清身处何地、身在何时……


a85f8b10f5c04c12ae182a74845e6015.jpg


一般意义上的剧场,观众席、舞台面对面。而《又见平遥》剧场却颠覆了这个空间。繁复和奇特的空间分割让观众"找不着北",有进入迷宫般的感受:一会儿是街道,一会儿是大院,一会儿是城墙,一会儿又是黑空间。在90分钟的时间里,穿过完全不同的场景,而且,完全是步行。观众边走边看。表演者会深入人群之中,甚至与观众对话,让观众有机会成为戏剧的一部分。


343b677f457c4e8f86ad8d534544664c.jpg


沧海桑田,时间的流逝最无情。


赵家倾尽家产,终于败了。


赵掌柜魂归故里,看这今非昔比的院落,忏悔着,奔跑,追逐着家乡的方向,葬身于他乡的他一直渴望着魂归故里,落叶归根。


8bcb25836b21400abd252c529b134417.jpg


猛地,掌柜高呼,掌灯!


清脆的叫声响起,少女们手举着灯笼,奔跑着,微光照亮了沧桑的院落。预示了希望。


是的,赵家远去了,赵家的血脉,甚至于王家的血脉还在,根还在,大树就不会倒下。


“离家在外,吃到了面,也就算回家了。”一句话,说进了多少人的内心。


身形舞动着,面粉飘洒在空中,美轮美奂的灯光里,舞者翩然起舞。


当时光的卷轴卷起,家人团聚在一起,背景里想起熟悉的旋律。“桃花来你就红,杏花来你就白,爬山越岭我寻你来,唉格呀呀呔。”


这首情歌唱尽淳朴的爱恋,唱进了山西人的心里。花瓣飞舞,舞者舞动红绸带,又是这热烈的美。


14b1005c15bb4fb7859b69e5fef2b003.jpg


融入此情此景中,已感彻心扉。是晋商的诚信、淳朴的作风,是祖先传下来的仁道,是北方汉子出镖前嗓子眼儿里狠狠咽下的泪水,是姑娘们恋恋不舍留在他膀上的牙印……


3775b7a7a7844f44ba319006cb4bec7b.jpg


感慨于赵家抵尽家产保住王家血脉;感叹于百里挑一的妻子为绵延子嗣送了性命;感慰于管家锁紧眉头拨算盘的一丝不苟;感涕于子孙后代向仙灵跪拜的虔诚……


54828db5e38042bb8194c7b8ca36f8a7.jpg


整个演出通过"选妻"、"镖师洗浴"、"灵魂回家"、"面秀"等等片段,凸显了平遥人的道德传统,以及因此而阐发的悲壮情怀。可贵而有特征的是,平遥的道义精神是在对民俗、史实进行了高度提纯的基础上展现的,如"送别"、"选妻"。


d5563c3fa0864f48b4b42b4189b67654.jpg


同时,讲述形式不仅有丰富的可视性,在文学上更有深蕴,运用了具有象征寓义的手段来表现。如:不正面地表现镖师的死亡,而用城墙上的鬼魂来表现镖师的精神和灵魂,这是很有创见、很有文学品位的构思。这些片段不仅冲击了观众的情感,让观众记住了那些人物,更体现了创作者的哲思。


7d675e19d69b47bbbdce7558719e7075.jpg


在最后,一句句平实但又动人的旁白缓缓道出:“您贵姓?您从哪儿来?您的祖先是做什么的?您知道您的身世吗?您记得您的爷爷、太爷爷的名字吗?他们会为了抚育您倾尽家产吗?在您的血脉里,也会流淌着这么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吗?您会以您的姓氏为荣吗?您会以是中华民族的子孙为荣吗?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姓氏,都有一个祖先。我们是否也想穿越回去,循着我们的根脉,看看我们生从何来。”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